中医中药专业科普植物科普
白头翁为毛茛科植物白头翁的干燥根,是我国传统中药材中的重要一员。其名称源于植株顶端白色柔毛状宿存花柱,形似老者白发,故得名“白头翁”。植株高15 - 35厘米,基生叶4 - 5片,叶片轮廓宽卵形,三全裂,表面无毛,背面密被柔毛;春季开花,花单生,萼片蓝紫色,外被白色柔毛,宛如林间绽放的紫水晶,极具辨识度。
在中医药理论中,白头翁味苦,性寒,归胃、大肠经,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痢之效,是治疗热毒血痢的要药。《神农本草经》将其列为上品,称其“主温疟狂易寒热,症瘕积聚,瘿气,逐血止痛,金疮” 。现代研究表明,白头翁含白头翁皂苷、三萜类化合物等成分,具有抗菌、抗炎、抗病毒等作用,对痢疾杆菌、大肠杆菌等肠道致病菌有显著抑制效果,临床常用于治疗急性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等肠道疾病。
值得注意的是,白头翁苦寒降泄,易伤脾胃阳气,脾胃虚寒者需慎用。其独特的药用价值与植物特性,不仅是中医药宝库中的瑰宝,也为现代医学研究提供了重要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