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7月,国军将领张岚峰率手下数千人当了伪军,不久后,张岚峰的弟弟张俊峰因一次小纠纷被日军的刺刀开膛破肚。
张岚峰得知此事后,麻木不仁,没有半点悲伤的表情,甘心当一个铁杆汉奸。
1938年5月,徐州失陷后,国民党军由河南、安徽撤退,地方官吏见此情形,意识到了此地的形势变化,所以他们全部弃职逃窜。
一时间,豫东、皖北这一带地区可谓是秩序大乱,地方百姓更是每日都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这年6月间,日军先头部队到达河南,占据了柘城,不时出城杀人放火。
彼时作为国军将领的张岚峰,刚刚好以到陇海路沿线招募人员组织“抗日游击队”为由,偷偷跑回老家柘城,企图发展他的“宏图大业”。
听闻日军到来的消息,张岚峰为之一振,他心知他的“宏图大业”要迈出第一步了。
而时机恰好,张岚峰经过多方打听以后,探知占据柘城的日军指挥官是他当年在日本士官学校留学时的教官,于是他连忙在柘城宋屯寨召集乡邻紧急会议。
在会议上,张岚峰首先向大家讲述日军烧杀携掠的残暴行为,然后说现在既无力抵抗,又无处躲藏,为了免遭涂炭,最好是主动迎上去与日军联系,并夸口说,对付日本人,他自有办法。
随即,张岚峰又在会上骗取了各村庄选送的肥牛20头,作为赠送日军的礼物,之后他又写信派人将这些东西送给了驻扎在此的日军。
日军在看到张岚峰的“诚意”以后,便复信邀请他在城中见面,后日军见识到了张岚峰的本事,又知其在日本留学后,便发了他一批武器,让他火速成立队伍。
而后,日军又介绍张岚峰到北平与日军华北特务机关取得联系。
之后,日军发表张岚峰为“豫东招抚使”,张岚峰也不负日军的期望,他凭着自己的本事,替日军收编了五千匪军。
不过,日军在与张岚峰合作的情况下,依旧没有放弃对柘城的烧杀掠夺,他们仍旧会在无所事事和心情不好的时候聚在一起,对柘城各地区进行疯狂扫荡。
而张岚峰的弟弟张俊峰就是在日军扫荡柘城的时候,与日军起了纠纷,最后死在了日本兵刺刀之下。
张岚峰的父母在得知消息以后,日日以泪洗面,他们知道张岚峰受日本人的重用,所以他们希望他能够抓住那几个日军为自己的亲弟弟报仇。
然而,得知此事的张岚峰毫无波澜,他甚至还将求过来的父母赶了出去,之后便又继续为日军筛选可用的伪军。
日军在看到张岚峰的出众表现后,对其虽面露欣赏和重用,但他们还是对他心存怀疑。
1939年6月29日,被张岚峰招收的曹大中、宋子贤等人不仅将日军派来的“监军”处死了,甚至还拐走了两个师的伪军投靠了别人,这件事立马引起了日军的怒火,他们直接将张岚峰关押了一个月,后经调查发现张岚峰对此毫不知情,这才将其放了。
张岚峰在这次为期一个月的被扣押期间,向日军表达了真诚合作的意愿,并最终取得了日军的欢心,赢得了日军的大力支持。
张岚峰见此机会,更是向日军鼓吹自己:“只要你们竭尽全力支持我,使我的力量不断增强,影响不断扩大,不仅能够收获一群倒戈的伪军,还能踏平一个又一个的据点。”
到1941年初,张岚峰手里的伪军部队已经发展到了四万余人。
虽然张岚峰死心塌地的与日本人进行合作,但他也怕日本人失败以后,他会沦落为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所以他始终与重庆的国民政府保持着若即若离的关系,只为给自己留一条后路。
1945年3月,张岚峰见日军大势已去,便开始筹谋自己的倒戈计划,但他竟没想到共产党与国民党都想将他收编,然而,在最终他还是选择继续与国民党合作。
1946年2月16日,张岚峰在与蒋介石进行了一番“谈心”以后,便铁了心跟着国民党干。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张岚峰参与了国民党下发的“清剿”任务,与解放军作战了几十次,然他次次都被打得落花流水。
1947年1月12日,刚率团踏进成武县大杨集地界的张岚峰便被解放军抓了起来。
1949年春,张岚峰被押往北京功德林监狱接受审讯和改造,改造过程中,他很是配合,甚至由于优异的表现成了学习组组长,只不过在1952年的时候,张岚峰因脑血管破裂死在了狱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