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1945年12月31日,徐悲鸿与蒋碧薇正式离婚,作为离婚补偿,没想到蒋碧薇向徐悲

1945年12月31日,徐悲鸿与蒋碧薇正式离婚,作为离婚补偿,没想到蒋碧薇向徐悲鸿索要100w元现金和100幅画作及每个月工资的一半。

1899年,蒋碧薇出生在江苏宜兴,原名蒋棠珍。

她的祖上都是文人学士,父亲蒋梅笙在民国时期就开设了女子学校,而她身为其中第一届的学生,从小耳濡目染,有着极高的文学修养。

尽管她的父亲是位先生,但是也还没有开放到接受自由婚约,就在蒋碧薇十三岁那年,他的父亲做主将他许配给了苏州名门望族查家的二公子查紫含。

查家同样是宜兴市的大户人家,在当地颇具影响力,与蒋碧薇可以说是门当户对。

他们经常一起出去游玩儿,但是查紫含的性格内向,每次都是蒋碧薇主动找话题,而且经常冷场,久而久之蒋碧薇对查紫含的印象越来越不好。

就在蒋碧薇对这门亲事很是反感的时候,才华横溢的徐悲鸿走进了她的世界。

那时徐悲鸿在复旦大学半工半读,而蒋碧薇的父亲蒋梅笙也在复旦大学教书,平日常邀徐悲鸿到家中做客。一来二去,徐悲鸿和蒋家人便熟络起来。

在蒋家,徐悲鸿第一次见到了活泼可爱的蒋碧薇,并且一见钟情。蒋碧薇对徐悲鸿也很好奇,并且徐悲鸿作为画家,对生活有着独特的感悟,浪漫的他经常把蒋碧薇逗得很开心。

1917年,徐悲鸿即将到日本留学,他不想错过蒋碧薇,就提议私b,但是蒋碧薇作为大家闺秀,一时却犹豫不决。

不过后来查紫含做的一件事,彻底让蒋碧薇失望了。

查紫含为了考得佳绩,竟然派人在考试之前问父亲要一份试卷。得知此事的蒋碧薇,对查紫含厌恶到极致,一个在考试中作弊的人,相信人品也好不到哪里去。

蒋堂珍于是当机立断,向父亲提出与查家解除婚姻,并且答应了徐悲鸿私b的提议。

蒋碧薇的名字,其实是徐悲鸿给她取的。从与徐悲鸿私奔的那一天起,她就不再是蒋堂珍了。

在国外的日子里是甜蜜而幸福的,可是好景不长,他们从国内带回来的钱很快就花完了,但生活还是要继续。于是蒋碧薇只好去做女工来补贴生活;徐悲鸿在闲暇之余也为人作画赚取收入。

1926年,徐悲鸿学成归国,受聘中央大学美术教授,在中国画坛声名鹊起;而蒋碧薇,也为他生下一双儿女。

以为一儿一女是幸福生活开始的蒋碧薇,在回家为姑姑奔丧时,却收到了徐悲鸿的信:速归,我喜欢上了别人!

那时候的蒋碧薇刚为徐悲鸿生下女儿,正是夫妻恩爱的时候,以为徐悲鸿是想她在开玩笑,忙完回到家,才发现徐悲鸿说的这竟然是真的。

徐悲鸿喜欢的这个女人叫孙多慈,她是美术院的旁听生,因为长相甜美,天赋又好,深得徐悲鸿的喜爱,常常为她一人单独讲授。 除此之外,徐悲鸿还常为孙多慈作画,二人经常一呆就是一下午。

慢慢的,学校里关于二人“师生恋”的流言蜚语逐渐多了起来,可是徐悲鸿听到后毫不避讳,依旧我行我素。

蒋碧薇知道后,立即采取行动,写下书信送到孙多慈父母家让他们管好女儿,去学校警告孙多慈与徐悲鸿保持距离,并勒令徐悲鸿不许再见孙多慈。

徐悲鸿给孙多慈画了一幅画,蒋碧薇搬了;孙多慈给徐悲鸿送了一百棵树苗,蒋碧薇烧光了,并且去孙多慈的父母那里告状。弄得狼狈不堪。

讽刺的是徐悲鸿将之前对待蒋碧薇的手段,全都用到了孙多慈上,丈夫的爱慕就像是笑话一般,蒋碧薇彻底对徐悲鸿失望,两人不欢而散。

1935年,国内形势发生变化,蒋碧薇带着两个孩子东躲西藏,每天都过着心惊胆战的生活。

而这时的徐悲鸿却把孙多慈一家接到了桂林,对自己的妻儿不管不顾。甚至为了求得孙多慈父母的同意,不惜登报表示,自己与蒋碧薇只属于同居关系。

蒋碧薇不惜赌上自己的清白和名声,在花季少女之时与他远渡重洋,后又跟随徐悲鸿历经数十年的漂泊,几乎都在贫苦中度过。如今又为他育有一儿一女,却在他眼里只是不正当的同居关系,到头来落了个没名没份的结果。

蒋碧薇终于被徐悲鸿的冷酷到底,凉透了心。她选择了“没有很多很多的爱,就要很多很多的钱”。

她向徐悲鸿索要一百万元、他收藏的四十幅古画和他本人的一百幅作品和他每月收入的一半。而年薪不过两万的徐悲鸿夜以继日的画画,就是为了弥补对她的愧疚。

1945年在离婚协议上签完字,他一并将《琴课》那幅画也拿去送给了蒋碧薇。

后来蒋碧薇曾在她的自传中,客客气气地称徐悲鸿为徐先生,但是百感交集的文字中淡出的都是怨怼、不忠 、背叛、抛弃。

“我见过你爱我的样子,所以你不爱我的时候,我一看便知。”徐悲鸿对于蒋碧薇大概不过也是如此。

爱上一个人可以倾尽所有,但被辜负时也可以下得了狠心,绝不拘泥于传统,拿得起放得下,做为一名有知识的女子,明白爱情的重要,也懂得用法律捍卫自己,绝对不心软,你敢辜负,就要付出相应的代价,放你自由,也放自己去过新的生活。

“其实很多时候我们都在找一种平衡,柔韧有度,收缩自如。只有钱的爱如一具没有灵魂的躯壳,没有钱的爱又难以维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