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158年,汉文帝背部生疮溃烂流脓,痛苦不堪。上大夫邓通谄媚道:“臣愿用嘴,为陛下解忧。”说罢,他对着毒疮一顿猛吸。文帝顿觉舒适,感慨道: “论孝心,没人比得上你了。”
邓通咽下口中脓血,跪拜道:“太子在旁,一定比臣做得更好。”谁知,就是这句话,让邓通日后落到了万劫不复的地步。
说起汉文帝,在历史上评价还是相当高的。汉武帝为何能够远征匈奴,打得匈奴人哭爹喊娘,建立不世功勋?多亏前两任皇帝文帝、景帝励精图治,开创“文景之治”替他积累了大量财富。
按理说,汉文帝贤明节俭,怎会宠溺一个佞臣邓通呢?
汉文帝虽然在很多事情上表现得很明智,但是他摆脱不了封建君王的一个共性,那就是喜欢寻仙问道,相信鬼神之说。
有一天晚上,汉文帝做了个怪梦。他梦见自己正在登天梯,可是当他走到最后一步,却始终迈不上去。
正在他无计可施,灰心丧气时,突然有个人从后面推了他一把,让他跨过了天堑。汉文帝匆匆向后瞥了一眼,模糊中看到那人穿了一件官中小吏的服饰。
而后,汉文帝在仙境中领略了一番风光,心满意足地睡醒了。起床后,汉文帝就想着报答这“一推之恩”。于是,他便在皇宫中到处寻找这位梦中人。
邓通这人没什么本事,便走了关系到宫里谋了个营生维持生计。兢兢业业干了许多年,邓通才做到一个替皇帝划船、掌舵的“黄头郎”(船夫)小吏职务。
平时,汉文帝为国事操劳,很少有闲暇时间去划船游玩。因此,小人物邓通想见皇帝一面都难。
突然有一天,邓通等一干同僚受到了汉文帝的接见。文帝一眼就瞧见了“应梦恩人”,在得知邓通的名字后,更是自然脑补成了“登天”之意。
邓通自此一飞冲天,没过几年,他就成为了汉文帝身边的第一宠臣。史书记载:“赏赐通巨万,官至上大夫。”
看到这里,有人会问:皇帝富可敌国,奖赏一个大臣巨额财富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要知道,在历史上汉文帝是以生活简朴而闻名的,对宠爱的嫔妃儿女一样严苛。
慎夫人是汉文帝最宠爱的嫔妃,在后宫的地位几乎能与皇后平起平坐。即便如此,汉文帝也要求慎夫人生活不能奢侈“让其为天下先”,说白了就是带好头。
由此可见,汉文帝对邓通是“真爱”,甚至为了资助邓通而损害国家利益也在所不辞。
有一次,汉文帝召集群臣在宫中饮宴。相士许负在座,汉文帝就让她为重臣算命。
第一个看相之人,是丞相周勃之子周亚夫。许负言道:“三年内,将军必然封侯。八年后,官拜国相。再九年,饥饿而死。”
周亚夫闻言,不由嗤笑道:“父亲爵位早已被大哥继承,既然我能位极人臣,又怎会饿死?”
许负笑而不语,又给邓通相面,讶然道:“大人富甲天下,可惜却落得跟周将军一样下场!”
汉文帝和大臣听后,笑得前仰后合。只当许负在宴席上开玩笑,逗大家一乐。事后,汉文帝仔细一想,许负深得刘邦重视,她所言之语多有应验,不能不防。
周亚夫乃功勋之后,即使不得势,有家族救济肯定不会饿死。而邓通不同,除了仰仗自己赏赐过活,没什么能力。
思虑多日,汉文帝最终决定赐给邓通一座铜山,让他自己制钱,这样总不会再饿死了吧。
在汉朝,如果拥有铜矿和制币权是什么概念?就相当于现在的印钞厂加银行,想要多少钱,自己印(造)啊!
从此,“邓氏钱”广布天下,邓通也成了汉朝首富。汉文帝本想用“真爱”把爱卿砸晕,没想到最后却给砸死了……
公元前158年,匈奴单于拒绝和亲,对大汉边境发动了战争。汉文帝连忙派遣大将分兵三路扼守要地,其中周亚夫奉命驻屯细柳,保卫都城长安。
关系到自身安危和大汉江山,汉文帝放心不下,便到周亚夫大营视察,由此还引出一段“军中只听军令,不听皇诏”治军有方的故事。
“君臣相知”看似轻松,可汉文帝精神压力还是太大了。在回程路上,他就一病不起。后来,不知因何背部生痈,痛疼难忍。这才引出了文章开头的一幕,邓通想着巴结太子,没想到却拍到了马蹄上。
汉文帝听了邓通之言,就想考验一下太子的孝心。于是,在太子刘启进宫问安时,汉文帝提出让儿子给自己吸脓的要求。
刘启不敢不从,可脸上不自然地流露出厌恶的表情。自己的儿子,竟然连一个臣子都不如,这让汉文帝很不爽。
事后,刘启觉得父皇太奇怪,就找服侍的宦官了解情况。这才知道,原来是邓通出的主意,结果让父皇不满。从此,刘启对邓通怀恨在心。
刘启也就是后来的汉景帝,这个人心胸不宽,脾气又差,还特爱记仇。举个例子来说,吴王刘濞的世子刘贤进京朝见天子,太子刘启负责招待堂弟饮宴。
喝完酒后,两兄弟开始下棋解闷。两人都年轻气盛,棋下到中盘,就因为悔棋争执起来,刘启见小弟不给自己这个太子面子,一怒之下用棋盘把刘贤活活砸死了。(七国之乱的祸根)
公元前157年,汉文帝病逝,刘启即位。他登基后,立即下旨收回铜山和造币权,并没收邓通所有财产。
就这样,邓通成了一个乞丐。因为汉景帝的关系,谁也不敢救助他。最终,可怜的邓通凄凉地饿死在街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