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的夏天,马未都找溥仪皇帝的妹妹“三格格”鉴赏极品官窑,希望她帮忙掌掌眼,结果她完全不把马未都放在眼里。
韫颖是清朝最后的摄政王载沣的三女儿,皇帝溥仪的第三个妹妹,按照清朝惯例,她是名副其实的''三格格''。
只不过她出生的时候清王朝已经被轰轰烈烈的革命事业推翻,所以这“三格格”,只是个虚名罢了。
但她的童年生活却过得十分富足,甚至是奢靡。当时的政府并没有对皇族加以控制,并且还给予优待,每年提供给溥仪四百万两白银作为生活费。
韫颖和溥仪是同父同母的亲妹妹妹,所以关系也更好一些。可以说,溥仪走到哪里,就把三妹带到哪里。
1924年,溥仪被赶出了紫禁城,去了天津,颖也跟随溥仪到了天津。
在天津,韫颖每天的生活,就是打打网球,买买衣服,品尝美食,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韫颖也出落得愈发美丽,不少人都将其誉为“最美格格”。 19岁那年,韫颖结婚了,对象是婉容的弟弟郭布罗·润麒。
不久之后,润麒被迫前往日本留学,美名其曰“学习军事”。而韫颖不忍丈夫独自去日本,也随他而去。
好在没过两年,韫颖就以探亲的名义得以回国。丈夫润麒不久也从日本来到了新京,在伪满洲国担任高等军事学校教官。韫颖这才安稳了几年。
后来韫颖跟随哥哥和丈夫在逃亡的路上失散了,当时的韫颖已经是三个孩子的母亲,还有丈夫的母亲要赡养,丈夫下落不明,家里的重担一下子就落在了她一位弱女子的肩上。
后来韫颖基本上就靠着父亲载沣的资助生活了。
1951年,韫颖的父亲载沣去世后。由于父亲子女众多,而且她已嫁人,所以她只分得一点点遗产,就是几间老房子。
但是在北京的老房子还是挺值钱的,她拿去出租给别人收取租金也足够勉强糊口了。
后来为了生存,韫颖不得不放下格格的身份,走在了街头摆地摊。
她卖的是香烟。但当时的老百姓生活都不富裕,香烟只能一根根地卖才能卖得出去,她就把香烟一根根拆着卖。
由于生活的落魄,韫颖一下子从贵族变成了平民老百姓,她一时无法接受这样的身份转换,为了消除无限的哀愁,她染上了吸烟的毛病。
在摆地摊的时候,如果有人问到她的东西,她就简单的回答几句,如果没有人问她,她可以一直在那里吸烟,而且是一根接着一根的吸。
由于韫颖身份的特殊性,许多人会去跟她聊天,或是了解一些皇室八卦,或是了解一些她对古董的看法。对于前者她是颇为反感的,对于以往韫颖是不愿提起的,对于后者她也不说什么,但是她于古董,只是凭借在皇宫生活多年的经验去凭判古董真假,高低。因此马未都才有机会认识他。
马未都的师傅是王世襄,当年王世襄带着马未都到处去捡漏,马未都跟着他认识了各种人士,其中就包括韫颖。
有一天,马未都刚得到一个从拍卖会上获得的极品官窑,想请韫颖帮忙看下,哪知韫颖从始至终都是抽着烟,连头都没有抬一下:“什么玩意儿,宫里见得多了!”
在她眼里这不过就是个普通的物件而已,她一口接一口的吸着烟,等烟吸完了,她才凭借早年的经验,仔细地了解了这东西的出处和价值。让马未都敬佩不已。
之后马未都会时常向韫颖请教文物的问题,而韫颖也一直耐心教导,马未都对文物的研究也重新拾起了兴趣,自己认真学习,并且在空闲之余经常品鉴各种不同类型的文物。
后来韫颖的生活才好了一些,攒了一些钱后开了一家小店。虽然赚到的钱不多,但也能够保障基本的生活。韫颖从一个富贵闲人,彻底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在政府的帮助下,韫颖的生活过得越来越好了。韫颖在晚年经过介绍参加街道工作,获居民推举为居民组长、治保主任。
1992年,韫颖在家中不幸病逝,得知此消息后,马未都和一些文化名流纷纷前来追悼表示哀伤。
他们在韫颖家中发现,此时韫颖的家中已经没有了很多值钱的文物。原来韫颖将自己值钱的文物都捐给了有需要的人,此外她还将自己的退休工资捐给了政府。
曾经风光无限的公主,落魄到靠摆地摊生活,经历了人生的大起大落以后,她不怒不喜,这样的心境虽然难得可贵,但也令人心酸。在韫颖的身上,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倔强的公主,哪怕命运在坎坷,活的再卑微,也要坚强过每一天。
她身上那种与生俱来的皇家气质是生活琐碎都磨灭不掉的,或许她身上的那种气质就是经历了太多无奈心酸留下的处变不惊和云淡风轻吧。
韫颖这一生经历过太多寻常人无法经历过的事情,所以她才会变得如此从容淡定。
知乎上有个提问:一个人真正成熟的标志是什么?
看到一个高赞的回答是:能接受最好的,也能承受最坏的。
罗兰说,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就是认清了生活的真相,还依然热爱它。
人生总是难以预料的,但是无论何时何地,都不要被现实打败。自己自食其力,总有一天能脱离深渊,找到属于自己的光明。
不管生活中会发生什么,我们能做的,就是尽力去改变能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