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1951年,美军俘虏了一个17岁的中国志愿军小战士!美军欣喜若狂,却没想到,这个

1951年,美军俘虏了一个17岁的中国志愿军小战士!美军欣喜若狂,却没想到,这个小战士单枪匹马将美军老巢搅个了天翻地覆,还导致美军自相残杀。 黎明前的大水洞战场,两名美军士兵意气风发地押解着一个瘦小的中国少年穿行在朝鲜的山林间。他们已经开始畅想回营后将获得的丰厚赏金。殊不知,这个看似柔弱的17岁"俘虏",即将成为美军王牌部队的噩梦。 1951年5月,朝鲜战场上的局势紧张。美军在朝鲜半岛的深度介入,不仅向北部快速推进,还出动海军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甚至让轰炸机越过鸭绿江轰炸中国边境城市。面对这一严峻形势,毛主席在经过反复权衡后,最终决定抗美援朝。尽管当时绝大多数人持反对意见,认为新中国刚刚成立,既打不过美国,也经济上承受不起战争的代价。 1950年7月7日,周恩来根据毛主席指示主持召开国防问题第一次会议,决定组建东北边防军。7月13日,25.5万余人的队伍正式成立。同年10月19日,彭德怀率先踏上朝鲜土地,志愿军大部队也从安东口岸及长甸河口相继跨过鸭绿江,开启了这场惊心动魄的战争。 在这支浩浩荡荡的队伍中,有一个名叫常同茂的河南巩县少年。1948年,年仅14岁的他便报名参加革命,加入青年团。1951年,他被编入志愿军第15军第44师第130团第2连,担任通讯员。虽然参军时间短,几乎没有作战经验,但他满怀热血,准备为国家赴汤蹈火。 1951年5月17日,130团接到命令,要求2连突袭大水洞,配合兄弟部队歼灭美军第2师第38团。这支美军部队战功显赫,曾是第一支登陆诺曼底的队伍,被称为王牌中的王牌。而大水洞地形复杂、山高林密,纵深30里,背后是洪麟公路——一条联系美韩两军的重要交通纽带。 2连刚执行完一项任务,没来得及休整就紧急出发。借着夜色,他们急行军穿过山林,经过一个朝鲜村庄时,意外发现村内驻扎着大量美军,横七竖八地睡得正香。2连长决定突袭,打了美军一个措手不及。但美军人数远超志愿军,很快稳住阵脚反击。 混战中,常同茂发现连长即将被包围,冲上前去救援,却被两名美军偷袭擒获,用电话线捆绑起来。美军士兵兴高采烈,准备押送他回营换取赏金。途中两人疲惫,找地方休息,一边抽烟一边闲聊,放松了警惕。 东方天际刚刚泛白,常同茂满身挂着手雷站在晨光中,面前是惊骇不已的美军士兵。谁能想到,不到24小时前,这位17岁的通讯员还是个被俘虏的战俘。一夜之间,他从被捕到反客为主,上演了一场令人难以置信的英雄传奇。 摆脱两名美军后,常同茂迅速行动起来,循着战场上的枪声寻找战友。在路上,他遇到了几名负伤的2连战友。他们带来了沉重的消息:连长和指导员已在战斗中牺牲,前方130团已经发起了总攻,但情况不容乐观。 常同茂顾不上悲伤,立即决定带领伤员寻找安全地带。就在这时,厄运再次降临。他们前方出现了一股从山上撤下来的美军,而身后也涌来了一队追兵。腹背受敌的危局中,常同茂冷静思考,突然灵光一闪。 利用夜色的掩护,他先安置好伤员隐蔽,然后独自冲出去,对着追击的美军猛烈射击。接着迅速移动位置,又转而向前方的美军开火。在漆黑的夜里,两拨美军看不清状况,都以为是对方在攻击自己,于是展开了激烈的交火。此时的常同茂利用战场混乱,悄悄带领伤员绕开交火区,成功脱险。 找到安全地点后,常同茂安顿好伤员,却放心不下仍在战场上的战友。他决定独自返回战场搜寻更多幸存者。在接下来的几个小时里,他五次深入敌后,每次都成功带回几名伤员,共救出了二十多名负伤的战友。 对于第六次进入敌阵,常同茂已轻车熟路。他像进入自家后院一样在美军阵地间穿行,熟悉的地形为他提供了巨大优势。在一处隐蔽地点,他发现了敌人的碉堡。没有丝毫犹豫,他掏出手榴弹将其炸毁。随后不远处,美军指挥所的帐篷映入眼帘。透过缝隙,他看到里面的美军军官正在指挥作战。 准备扔手榴弹时,常同茂发现自己已经用完了所有手雷。但他没有放弃,而是在周围搜寻起来。不出所料,在美军营地中,弹药是最不缺的。他很快发现了一箱手榴弹,不仅成功炸毁了指挥所,还顺势摧毁了附近的四座碉堡。 黎明时分,常同茂收集了战场上的武器弹药,浑身挂满手雷返回伤员集合点。却发现伤员们正与一股美军交火。他立即加入战斗,凭借着惊人的火力优势,迅速压制了敌人。 美军指挥官望着这个浑身挂满手雷、神情坚定的中国少年,从天而降般出现在晨光中,犹如战神降临,当即丧失了战意,选择投降。 就这样,在大水洞战役中,年仅17岁的常同茂一夜之间完成了惊人壮举:炸毁5座碉堡,1座指挥所,歼敌30余人,俘虏7名美军,救出20多名志愿军伤员。他的非凡表现为志愿军赢得了重要战机,战后被志愿军司令部授予特等功。1962年6月,常同茂受邀前往平壤,参加了志愿军英雄、功臣和模范的授勋典礼,成为志愿军英雄谱系中闪耀的一颗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