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阜阳,一女子为了追求好身材,瞒着丈夫去做了抽脂手术,结果在手术台上遭遇麻醉事故,后经抢救无效死亡。事后女子的丈夫发现,涉事医生和麻醉师均未在网上备案登记,而且手术过程存在多处违规,导致女子心脏骤停33分钟后才叫了救护车。目前,涉事医生和麻醉师因涉嫌医疗事故罪被提起公诉,但女子丈夫认为他们涉嫌非法行医罪。 2023年初的一个工作日上午,安徽阜阳的庞先生接到了一通改变他人生的电话。电话那头,医院急诊科的医生告知他,他的妻子张某在一家整形医院做手术时发生意外,心脏骤停,目前正在抢救。这个突如其来的消息让庞先生如遭雷击,他甚至不知道妻子为什么会在整形医院。
事实上,这起意外的源头要追溯到张某长期以来对体重的困扰。张某身高1.58米,体重60公斤,这个体重数据虽然称不上肥胖,但在当下"瘦才是美"的审美潮流下,却让她倍感压力。特别是在社交媒体上,铺天盖地的女性完美身材展示和各类减肥产品广告,更加重了她对自己身材的焦虑。 在张某的社交媒体账号里,记录着她近几年的减肥历程。从节食到运动,从中医调理到各类减肥产品,她几乎尝试了所有能想到的减重方法。然而这些努力收效甚微,让她愈发沮丧。整形机构的广告开始频繁出现在她的社交媒体推送中,各种"速效""无痛""安全"的抽脂手术宣传,开始吸引她的注意。
作为丈夫的庞先生其实并不在意妻子的体重,在他看来,结婚十多年,三个孩子的母亲,张某的身材保持得已经很不错了。每当张某提到想做抽脂手术时,庞先生都会认真地劝阻。他还特意收集了一些医疗美容事故的案例给妻子看,希望她能意识到手术的风险。
然而,整形机构的营销人员显然比庞先生更懂得如何打动女性顾客的心。他们不断向张某推送各种成功案例,承诺术后效果,甚至提供分期付款等优惠方案。最终,在丈夫一次出差期间,张某瞒着家人,独自前往了那家整形医院。 2023年那个致命的上午,张某走进手术室时,可能完全没有想到这将是自己人生的最后时刻。上午10点15分,麻醉师贾某某开始为她注射麻醉剂。仅仅32分钟后,监护仪器就显示出异常情况,但手术团队却未能及时发现问题的严重性。直到11点08分,张某心脏骤停,医护人员才开始进行心肺复苏。更令人痛心的是,整整33分钟后,救护车才姗姗来迟。
被送入重症监护室后,张某与死神抗争了整整十天。期间,庞先生始终守候在病房外,期待奇迹发生。然而,天不遂人愿,张某最终离开了这个世界,留下了无尽的悲痛与遗憾。这起本可避免的悲剧,不仅摧毁了一个完整的家庭,也暴露出医疗美容行业中存在的严重问题。
后经调查发现,张某的死亡源于麻醉意外导致的心脏骤停和多脏器功能衰竭。这不仅是一起简单的医疗事故,更是整个医疗美容行业乱象的缩影。涉事的手术医生和麻醉师均未在卫生部门备案,手术室条件不达标,必要的抢救设备更是严重缺失。一个本该让人变得更美的地方,却成为了夺去生命的陷阱。
这起医疗事故引起了当地卫健委的高度重视。调查组进驻后,很快就发现这家整形医院存在多项严重违规。首先,手术室的设施设备远未达到医疗美容手术的基本要求,缺少必要的抢救设备。其次,执行手术的医生张某某和麻醉师贾某某虽然都通过了相关考试,但均未在卫生部门进行执业注册登记。这些问题的存在,直接导致了在发生意外时无法及时有效施救。
在医美行业中,类似的违规经营现象并不少见。有些医疗机构为了降低成本,往往采用临时聘用的方式找到持证医生,而不愿支付正式注册所需的各项费用。更有甚者,一些医疗机构甚至连基本的急救设备都不配备,完全是在拿顾客的生命冒险。据不完全统计,仅2022年一年,全国就查处了数百起类似的违规医疗美容案件。
这起事故的性质认定也引发了争议。检察机关以涉嫌医疗事故罪对张某某和贾某某提起公诉。按照《刑法》第335条的规定,医疗事故罪的处罚上限为三年有期徒刑。然而,死者家属认为应当以非法行医罪追究二人责任,因为这项罪名在造成死亡的情况下可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
但这一主张存在法律适用上的困难。根据《执业医师法》的规定,医生资格主要是通过考试来认定,张某某和贾某某已经通过了相关考试。虽然他们未进行注册登记,但这一行政程序的缺失并不能否定他们已取得的执业资格。因此,检察机关最终认定为医疗事故罪是符合法律规定的。
在全国范围内,类似的医疗美容事故时有发生。比如在广东、浙江等地,也曾发生过因手术失误导致顾客死亡的案例。这些案件的判决结果大多维持在医疗事故罪的框架内,处罚力度普遍不高。这也从侧面反映出目前医疗美容行业的监管和处罚机制还有待加强。
对于这起悲剧,家属可以主张的赔偿项目包括医疗费、误工费、丧葬费、被扶养人生活费和精神损害赔偿金等。特别是考虑到死者还有三个未成年的孩子需要抚养,被扶养人生活费的计算期限可能会较长。此外,老年父母的赔偿也需要根据年龄情况分别计算,确保合理的赔偿金额。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