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印度和巴基斯坦宣布达成全面停火协议,并立即生效? 停火协议达成的直接原因 1. 军事目标阶段性完成 印度通过代号“朱砂行动”对巴控克什米尔地区实施打击,宣称打击了“恐怖分子基础设施”,其官方称已“行使回应权”,满足了国内对报复性行动的诉求。 巴基斯坦则通过“铜墙铁壁”军事行动摧毁了印度多个军事目标(包括S-400防空系统),并在空战中击落印度苏-30MKI和米格-29战机,展示了对印度军事优势的部分压制。 双方均认为已完成一轮“报复与反报复”的军事互动,需避免冲突升级。 2. 国内政治与经济压力 印度:莫迪政府需要聚焦国内印度教民族主义议程及经济改革,长期冲突会分散资源并引发民意反弹。 巴基斯坦:经济条件难以支撑持久战,国内民生问题亟待解决,停火可避免社会动荡。 国际斡旋与大国博弈 美国的高调介入:美国总统特朗普宣称美国“彻夜调停”促成停火,国务卿鲁比奥推动印巴重建直接沟通渠道,意图借此提升美国在南亚的影响力,并巩固与印度的战略关系。 美国同时希望平衡对印巴关系:印度是其“印太战略”核心伙伴,而巴基斯坦的配合对阿富汗反恐仍具价值。 多国协同调停 沙特、土耳其、伊朗等国参与斡旋,沙特外长亲赴伊斯兰堡协调,土耳其则推动“穿梭外交”。 联合国秘书长呼吁遵守2003年停火协议,南亚区域合作联盟(SAARC)成员国也支持停火。 军事与核风险的管控需求 常规军事损失加剧 印度在空战中损失多架先进战机(包括法国“阵风”和俄制苏-30MKI),巴基斯坦则通过中国支持的防空系统(如红旗-9P)和预警机体系形成局部优势。 双方均面临军事设施和人员损失,进一步升级可能导致更大伤亡。 核威慑的临界压力 巴基斯坦曾警告可能动用核武器,印度也启动“烈火-5”导弹部署,核风险引发全球担忧。 国际社会普遍施压,要求避免核冲突失控。#印巴矛盾#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