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天津杜大妈:10年碰瓷357次,带女儿发家致富,下场大快人心!轮椅一坐,病号服一穿,这位老太太往天津街边小店门口挪两步,立马就有老板吓得掏钱消灾。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在天津,有一位名叫杜秀英的老太太,十年之间靠着一身“演技”与一套周密的碰瓷套路,搅得整个商户圈风声鹤唳,她的故事听起来像是电视剧中的反派角色设定,但这一切都确实发生在现实中,老太太坐着轮椅,面容苍老,手里常年握着几份医院诊断书,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样样俱全,乍一看,是个需要被照顾的弱者,然而,在长达十年的时间里,她却成为众多商户的梦魇,靠碰瓷“创业”,甚至发展成了一个结构清晰、分工明确的家庭型“作坊”。 杜秀英的碰瓷并非一开始就如此系统,起初,她只是偶尔借机讹点小钱,见一次成功,胆子便大了,她逐渐摸索出一整套操作流程,从如何选择目标,到如何制造“事故”,再到如何逼迫对方妥协,皆有章法,那些年,她尤其钟爱小饭店、小便利店和刚开张的小本经营者,这些人往往最怕惹事,面对突如其来的“顾客受伤”,大多选择息事宁人,杜秀英看得准,用得稳,趁着商家害怕惹麻烦的心理,一次次地得手,她不是简单的街头无赖,而是一步步将碰瓷行为“专业化”。 随着经验的积累,她开始扩大“业务规模”,将女儿、儿子、儿媳妇一一拉入局,杜家人分工明确:杜秀英作为核心“演员”,负责上前“出事”;女儿负责与商家交涉,谈条件、索赔,语气强硬,手段老辣;儿子则在现场制造混乱,推人、喊叫,吸引围观群众分散注意力;儿媳妇则藏身监控死角,远程观察,必要时发出指令、协调行动,这个家庭式碰瓷团伙,行动效率高,隐蔽性强,一度让警方都难以取证。 他们最常用的招数,是“食品安全事故”和“设施安全事故”,比如,在一家新开的小超市里,杜秀英曾“购买”一盒熟食,三天后再次上门,声称吃坏了肚子,甚至拿出医院的检验单据,又如,她曾在一家餐馆内故意将纸巾滑到地上,随后自己“踩空”摔倒,立即喊痛不止,她常年随身携带的病历资料此时便派上用场,一旦商家犹豫,她的女儿就会出面指责对方冷漠无情,甚至扬言要媒体曝光,在这样的心理攻势之下,许多店主不得不妥协,赔钱了事。 更为令人震惊的是,杜家并不满足于偶尔的“收入”,他们开始频繁出击,一年之内,碰瓷次数达到几十起,十年间,被登记在案的碰瓷行为竟高达357次,几乎遍布天津多个城区,更有甚者,有的商家两三次都被她“光顾”,久而久之,一些商户开始绕着她走,甚至在店门口专门安装摄像头,对着街道实时监控,有些老板干脆将她的照片贴在柜台后,以作提醒。 附近菜市场的摊主私下称她为“轮椅炸弹”,只要她一出现,大家立刻提高警惕,有一次,她推着轮椅进了一家刚装修好的甜品店,不到十分钟便“被货架砸中”,躺在地上不肯起来,结果店主调出监控,发现她是自己用力将货架拽倒,随后“精准躺倒”,然而,在警方未到之前,她的家人早已围住了店主,要求立刻赔偿,否则就要“曝光黑心商家”,在这样的围攻下,许多人选择忍气吞声。 但再狡猾的狐狸也有露出尾巴的时候,随着时间推移,越来越多的商户开始意识到,他们面对的不是个案,而是一个有组织的碰瓷团伙,某天,二十多位商户联合起来,拿着视频资料走进派出所,警方开始重视,并组织专案小组展开调查,通过大量监控调取、走访取证,再加上银行交易记录和房产登记,警方最终掌握了杜家非法所得的具体数额。 在法庭上,杜秀英仍试图打悲情牌,声称自己年迈且多病,无力承担生活重担,不得已才“出此下策”,她希望法庭能从轻处理,但法院并未采纳这一说法,法官指出,年纪不是违法的通行证,疾病也不是犯罪的挡箭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哪怕是坐在轮椅上的老人,也必须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最终,法院依法判处杜秀英有期徒刑,其家人也因共同参与碰瓷行为,被分别判处不同程度的刑罚。 信息来源:红网——杜大娘碰瓷十年,该谁脸红?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