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肥胖症已被世界卫生组织(WHO)明确列为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其危害远超“体型问题

肥胖症已被世界卫生组织(WHO)明确列为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其危害远超“体型问题”。

中国成年人超重率已达34.3%,肥胖症患病率为16.4%,预计到2030年超重合并肥胖的患病率将突破70%。营救困在肥胖里的健康

肥胖不仅直接损伤多器官功能,还是200余种慢性疾病的“万病之源”。

肥胖者体内脂肪堆积导致心脏负荷增加,需为脂肪组织提供更多血氧。同时,动脉壁脂肪沉积加速动脉粥样硬化,增加血栓风险。

研究发现,肥胖者动脉粥样硬化风险是健康人群的10倍,60%的肥胖患者伴有高血压。

75%的肥胖者存在代谢相关性脂肪肝,严重时可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癌。内脏脂肪过度堆积直接引发肝脏炎症和纤维化。

肥胖导致大脑组织减少8%,认知功能下降,加速大脑早衰16年。神经纤维周围白质恶化影响信号传递,增加阿尔茨海默病风险。

腹部肥胖限制横膈膜运动,降低肺活量,增加慢阻肺和睡眠呼吸暂停风险。肥胖者肺功能损害几率是正常体重者的2倍。

体重每增加1kg,膝关节负荷增加3-4倍,加速软骨磨损,引发骨关节炎。肥胖者骨关节疼痛发生率显著升高。

肥胖者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是非肥胖者的5倍,且显著增加胰岛素抵抗和血脂异常。

高血压、冠心病、心肌梗死和脑卒中的风险随BMI升高呈指数增长,11.98%的心血管死亡归因于高BMI。

肥胖与结肠癌、肝癌等13种癌症密切相关,内脏脂肪通过胰岛素生长因子和慢性炎症促进癌变。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在肥胖人群中的发病率是正常体重者的3倍,严重者可致猝死。

下面讲一讲科学减重与体重管理策略 :

1、饮食控制:减少高糖、高脂食物,增加膳食纤维和优质蛋白,推荐限时进食法(如每日8小时进食窗口)以改善代谢。

2、运动干预:每周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配合力量训练以提升基础代谢率。

3、行为调整:记录饮食与运动日记,保证充足睡眠,管理压力以减少情绪性进食。

2、药物治疗,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谨慎使用药物。

对于BMI≥30或BMI≥27合并代谢异常的肥胖患者,当生活方式干预效果不足时,可考虑药物治疗。

司美格鲁肽注射液(2.4mg)作为全球首个获批的GLP-1RA周制剂,通过调节饱腹中枢减少热量摄入,并改善代谢指标。

STEP系列研究显示,其平均减重幅度达17%(16.8kg),腰围减少10.7cm,内脏脂肪面积显著下降。

除减重外,可降低收缩压11mmHg,改善血脂(甘油三酯降低28%),延缓糖尿病进展,并减少心血管事件风险20%。

司美格鲁肽胃肠道反应多为轻中度且可耐受,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率与安慰剂无差异。

3、长期管理,防反弹与健康维护。

减重后需通过持续的生活方式调整维持成果。定期监测体重、腰围及代谢指标,必要时结合医学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