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出现“反美”情绪,莫迪政府面临民族主义的巨大挑战】印度方面称,印巴之间不叫“停火”(ceasefire),而是叫“谅解”(understanding),主流媒体WIO的著名外交事务记者西巴尔(Sidhant Sibal)试图为莫迪政府的停火决定进行辩解,说这两个词汇有很大差别,以此强调印巴实力“不对等”,暗示印方还可以随时开火。#停火又没完全停?印巴各执一词#西巴尔表示,在帕哈尔格姆恐袭事件发生后,有多达15个以上的国家向莫迪总理或者外交部长苏杰生“表示慰问”,说明印度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支持。他还说,多个国家向印度的决定表示“欢迎”,比如沙特、美国、欧盟、阿联酋、土耳其、阿塞拜疆等等,说明了印度外交的胜利,但他立即遭到了很多印度网民的批评和反驳。 很多印度人对莫迪政府的突然决定感到“困惑”,有的说印军打击了巴方11个空军基地,“已经赢定了”,但却错失了“黄金机会”。有的更是有些愤怒,他们称这是“莫名其妙的停火”,不清楚印度的具体立场到底是什么,这对15亿印度人来说是“最大的耻辱”。尽管也有个别网民是现实主义者,说印度并没有失败,印军摧毁了巴基斯坦的“恐怖分子营地”,但还有人不依不饶,说美国副总统万斯给莫迪总理打电话,全都是在阐述特朗普总统的作用,火中取栗,“居高临下”地看印度,仿佛美国就是“世界霸主”,结果让巴基斯坦人庆祝“不战而胜”,很多人对美国干涉的动机表示怀疑。 当前,印度国内党派利益之争正在加剧,印人党的支持率和莫迪政府的执政能力都遭遇前所未有的舆论压力。莫迪总理一方面要利用高涨的印度教民族主义来提高民众对印人党的认同,在克什米尔主权争端上、对巴政策上、以及周边外交上都需要一个声音,另一方面,他也不得不面对民族主义的“反噬”,他非常担心自己的外交政策被绑架,如何安抚被停火激发起来的“反美”意识,以及近年来出现的严重的“反华”和“反巴”情绪,都让莫迪政府必须小心翼翼,慎重处理与巴基斯坦和邻近大国的关系。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