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安徽21岁战士壮烈牺牲,战友方海鹰放弃上军校,替他尽孝,父母感动得泪流满面:“把我女儿嫁给你吧!”谁料,方海鹰吓得连忙摆手:“爸妈,我是来尽孝的,怎能占小妹便宜呢?” “海鹰啊,这些年你为咱家忙前忙后,跟亲儿子没两样。你和桂兰相处得也不错,我们老两口合计着,把桂兰许配给你,你可一定得答应啊。”老人拉着方海鹰的手,笑着对他说道。 方海鹰一听,吓得差点跳起来,连连摆手:“爸妈,这可不行!我来咱家是替兴龙尽孝的,哪能趁人之危,占小妹便宜呢!” 话一出口,他心中五味杂陈。虽然方海鹰嘴上说是小妹,可他心里是喜欢她的。 时间回到1984年,云南边境的战火越烧越旺,空气中都弥漫着火药味。方海鹰和胡兴龙这两个安徽铜陵的小伙子,在部队里成了铁哥们儿。 有一天傍晚,训练完的两人累得瘫坐在木棉树下。胡兴龙望着天边的晚霞,眼神里满是担忧:“海鹰,咱这一上战场,说不定就回不来了。我是家里的独苗,要是我有个好歹,我爹妈可咋办?” 方海鹰听了,心里一紧,他也有父母,自然懂得战争的残酷。 沉默了一会儿,他猛地站起来,坚定地看着胡兴龙说道:“别怕!咱俩今天就在这木棉树下发誓,谁要是活着回去,就去对方家里当儿子,伺候二老一辈子!如何?” 胡兴龙点头道:“这样好,那我们一言为定!” 1985年2月8日,侦察连接了一个危险的任务——深入敌后15公里抓俘虏、侦察阵地。 方海鹰和胡兴龙二话不说,跟着部队就出发了。 一开始还挺顺利,可战场局势千变万化,越军很快就发现了他们的行踪,并迅速对他们围了过来。 侦察连被困住了,情况十分危急,胡兴龙和战友们拼死抵抗,跟越军干了好几个昼夜。 第三天夜里,连队决定突围。可混乱中,有几个战士走散了。 胡兴龙、排长、指导员和余斌班长他们几个,不顾危险回去找失踪的战友。 可等他们回到原地,又被越军包围了。胡兴龙和余斌班长躲在一棵大树后,拼命吸引敌人的火力。 随着子弹越打越少,越军越围越紧,胡兴龙放弃枪支,和敌人肉搏,最终,在肉搏中壮烈牺牲,年仅21岁。 而另一方,方海鹰所在的队伍拼死拼活打了好几天,总算安全回来了。 他满心欢喜地盼着能跟胡兴龙分享胜利的喜悦,结果等来的却是胡兴龙牺牲的噩耗。 那一刻,他整个人都懵了。 就在这时候,军校的录取通知书也到了,他获得了去军校进修的机会。 然而,方海鹰却犹豫了,一边是能改变命运的军校,一边是和战友的生死约定,此刻的他也很纠结。 好几个晚上,他躺在床上翻来覆去,最后,他一咬牙,跟家里人说:“爹,娘,我不去军校了,我要去胡家,替兴龙尽孝。” 方海鹰的父亲沉默了半天,拍了拍他的肩膀:“孩子,去吧,你是条汉子,爹支持你。” 于是在1985年8月,方海鹰来到了胡家。胡爸颤抖着接过胡兴龙的遗物,一家人哭成了一团。 方海鹰“扑通”一声跪在地上,带着哭腔说:“爸妈,以后我就是你们的亲儿子,我来替兴龙照顾你们!” 可胡家父母还沉浸在失去儿子的痛苦里,根本接受不了这个突然冒出来的“儿子”。 村里的人也在背后指指点点:“这小伙子能坚持几天?”、“说不定就是做做样子”…… 方海鹰啥也没说,默默在铜陵电厂找了份工作。每天下班后,他骑着自行车,蹬得脚踏板都快冒火星子了,就为了赶回胡家帮忙。 挑水、扫地、干农活,他啥都抢着干,就想用行动证明自己。 日子一天天过去,方海鹰就像胡家的顶梁柱一样,把二老照顾得妥妥当当。 有一回,胡妈胆结石犯了,疼得在床上直打滚。 方海鹰一听,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背起胡妈就往医院跑。两公里的路,他跑得腿都软了,后背的衣服湿得能拧出水来。 到了医院,他背着胡妈一步一步往二楼爬,等把胡妈送进病房,他差点瘫在地上。 医生说:“多亏你有个好儿子,再晚一会儿,可就危险了!” 经过这事儿,胡家父母彻底被方海鹰打动了,打心眼里把他当成了亲儿子。 方海鹰为胡家做得一切,也被胡兴龙的妹妹胡桂兰看在眼里,渐渐地,胡桂兰对方海鹰有了超越亲情的好感。 胡桂兰长得落落大方,朝夕相处中,若说方海鹰对她没有感情,那是不可能的。 可方海鹰心里一直记着对战友的承诺,不敢往前迈一步。 直到1994年,胡桂兰退伍回家,两人的感情再也藏不住了,胡家二老发现了端倪,这才极力撮合他们。 其实,方海鹰的内心一直是犹豫的,他喜欢胡桂兰,但是他又担心这么做对不起曾经牺牲的战友,也怕别人会说闲话,让人觉得他之所以照顾胡家二老,是因为别有所图。 直到两位老人苦口婆心的劝说,他才真正放下心中的负担,接纳了这段感情。 最终,方海鹰用近十年的时间,兑现了对战友的承诺,把战友情变成了亲情,也收获了自己的幸福。 (参考资料:央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