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倒转,回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年代。那时农村家家养猪,猪圈在前街和后街,很少有在自家院子里的,当然也有,是那种大院子的。家家养猪,买个小猪娃子养的,养一年多,养到一百四十斤以上,卖给镇上公家收购站。是告诉镇上收购站的人员,有专门验猪的。就是到村上,看猪的大概情况,估计体重,肥瘦情况,说可以了,才能把猪推到收购站去。一头猪卖了(大概是四角多一斤),得四五十元。好像那时的猪都是一百多斤卖的,一年就长一百多斤,没有二百多斤的。猪主要吃糠和麸子还有草的种子以及野菜。都是瘦肉型的猪,因为吃的都是野菜和糠,没有过多的营养贮存在皮下。每家每户都有几个小孩,小孩们放了学都去地里割草和挖野菜,每家每户都养着“生灵”,“生灵”就是猪羊鸡鸭鹅等。家禽主要是鸡。鸡下了蛋,也攒着,等够了十几个了,去镇上的公家收购站卖掉(我记得是六角五一斤)。几只鸡是家庭的小银行,指望着鸡屁股下的蛋换零钱买火柴煤油等生活必须品。 现在农村很少有养猪的,养鸡鸭鹅的也少了。这就产生了很多垃圾。如果有“生灵”,就不会有垃圾,厨房剩余的东西都给猪和鸡等生灵了,是很好的物质良性循环,也是很科学很环保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