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638年,39岁的李世民翻了11岁的徐惠侍寝,没曾想,等了好久,徐惠才姗姗来迟,就当李世民准备大发雷霆时,徐惠灵机一动,只用了一招,就哄得李世民龙颜大悦!
贞观末年,太宗迷上了打仗,还大兴土木修宫殿。徐惠二话不说,写了一封奏疏,叫《谏太宗息兵罢役疏》。
在奏疏里头,她对着唐太宗就开怼:“打仗只会让老百姓遭殃,修那些华而不实的宫殿只会败坏国家根基。”
太宗一看这奏疏,当时就怒了,差点当场发飙。但是徐惠丝毫不怂,据理力争。
她一条一条地列举大兴土木、穷兵黩武的害处,甚至说要以死明志。太宗被她说得哑口无言,一时间竟然无法反驳。
后来,太宗非但没处罚徐惠,反而夸她有勇气,有见地,跟他身边那些大臣相比也不遑多让。
从此以后,徐惠在太宗心里的地位就更稳固了,成了他最信任的谏臣,也是他最宠爱的妃子。
贞观十二年,11岁的徐惠被选进宫,封为才人。这对一个小姑娘来说,那可真是莫大的荣耀。
但是徐惠并没有因此就得意忘形。她知道,在后宫这个弱肉强食的地方,靠的从来都不是美貌,而是真才实学。
刚进宫的时候,徐惠并没有急着去讨好太宗。她整天泡在宫里的藏书阁里,博览群书,埋头苦读 。 很快,她就积累了渊博的学识,连太宗都不得不佩服她的博学和智慧。
但是再博学的女人,到底也还是女人,英明神武的太宗哪能不动心?
有一天晚上,太宗召徐惠侍寝。然而他等来等去,就是不见徐惠来。
气得太宗直跺脚,正要发作,却见徐惠款款而来,手里还拿着一张纸。
原来她一时兴起,写了一首诗,这才来迟了。太宗接过诗一看,上面写着:“朝来临镜台,妆罢暂徘徊。千金始一笑,一召讵能来?”
短短二十个字,却把少女的娇羞和矜持写得入木三分。太宗看了哈哈大笑,心情一下子就好了,把迟到的事儿也抛到九霄云外去了。
但是,在这光鲜亮丽的表面下,却隐藏着重重危机。徐惠虽然得宠,但她从未忘记自己的本分。
她知道,作为一个女人,要在这个男尊女卑的时代立足,就必须比别人付出更多的努力。
但即便如此,徐惠也难免遭人恨,后宫佳丽无数,嫉妒她的人不在少数。
有的人在背后说她的坏话,想诋毁她的名声。但徐惠从来不为这些流言蜚语所动。
她知道,真金不怕火炼,谣言终究会被时间戳穿。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赢得了太宗的信任和百官的敬重。
但是,这一切都随着太宗的驾崩而烟消云散,徐惠失去了最重要的依靠,整个人一蹶不振。
朝中也开始酝酿变化,一些不怀好意的人蠢蠢欲动,伺机报复。
徐惠知道,留在这里已经没有意义。她选择了随爱人而去,在另一个世界与他长相厮守。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