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嫖上瘾了?”2019年,杭州一女子在外出吃饭时,特地掏出价值4000元的保温杯,让服务员给自己倒水。不料,女子看到服务员给自己倒的是开水,就一口咬定保温杯损坏,还要求服务员按照原价赔偿!
先说李婷。她在一家大公司做市场经理,收入不错,生活过得挺精致。这个保温杯对她来说不只是个杯子,更是种生活方式的象征。 她每天用它泡花茶,早上通勤喝一口,下午再来一杯,日子过得有滋有味。她对这杯子很宝贝,毕竟4000块不是小数目,平时小心翼翼地用着。 再看小王,20多岁,刚大学毕业,在餐厅当服务员。他学的是酒店管理,想在餐饮行业闯出一片天,工作特别认真,每天早到晚走,就为了给顾客留个好印象。 对他来说,给人倒杯水是日常操作,没啥难度。 李婷让小王装温水,小王以为“温水”就是热水,直接倒了开水。结果李婷发现后,觉得杯子高温受损,要求赔偿4000元。 小王懵了,说自己不知道杯子有这限制,李婷也没提前讲。可李婷不干了,觉得服务员就该问清楚,现在杯子坏了,餐厅必须负责。 争执越来越大,餐厅经理过来调解,想确认杯子到底坏没坏,可李婷一口咬定坏了,还掏出手机录像留证据。 小王慌了,想挡镜头时不小心碰了李婷手腕一下,李婷立马说自己受伤了。场面乱成一团,最后警察来了,把人都带到派出所处理。 到了派出所,警方开始查真相。保温杯的说明书清清楚楚写着不能装50℃以上的水,高温确实可能毁涂层。但关键是,李婷只说了“装温水”,没提任何限制。 小王按餐饮行业习惯,提供了热水,没啥问题。警方认定,小王没责任,李婷想要别人赔,得先证明自己提醒过对方杯子的要求,可她没证据。 事情到这儿,李婷没法硬要赔偿了,但她还不甘心,改口说不需要钱,但餐厅得为服务员的态度道歉,尤其是碰她手腕那一下。 餐厅经理一看这情况,觉得公开道歉有点冤。监控显示,小王服务没问题,挡镜头时也只是轻碰,没啥伤害。 但为了赶紧了结这事儿,经理还是同意了,表示愿意为小王的行为说声抱歉,但不承认有错。李婷见状也就接受了,双方算是在派出所和解了。 餐厅这边没闲着,马上开了员工会,强调以后碰到顾客拿自己的东西,得先问清楚要求,还特意加了条服务规定,避免再踩雷。
事情没在派出所结束,李婷回家后把经过发到网上,抱怨餐厅服务差。帖子火了,网友分两派吵得不可开交。 有人支持李婷,觉得4000块的杯子坏了,她维权没毛病,服务员做事太随意。也有人骂她,说她自己不讲清楚杯子限制,还想讹人,4000块的杯子不能装热水也太扯了。 后来有人查到这杯子是专为冷饮设计的,真有“禁装热水”的说明,李婷这才有点站不住脚。她发了篇道歉文,承认自己没说清楚,给小王和餐厅添了麻烦。 餐厅也没吃哑巴亏,赶紧发了声明,说重视服务质量,感谢大家关注,还提醒顾客以后有特殊需求提前说。 他们在店里贴了提示牌,员工培训也加了内容,专门教怎么处理顾客的个人物品。小王呢,虽然觉得有点委屈,但也学聪明了,知道以后得多问一句。 李婷这边,估计以后用这杯子也会小心点,至少得先告诉别人它的“脾气”。这场风波闹得挺大,但餐厅靠着改进服务,反而赢得不少回头客。 这事儿看着简单,其实挺值得琢磨。顾客和服务员到底谁该多担点责任?李婷的杯子贵是贵,可她不说清楚要求,服务员咋知道?小王按正常流程办事,也没啥大错。 网上有人说,服务行业就得多留个心眼,顾客拿个啥东西都得先问问。可也有人觉得,顾客自己东西有讲究,不说清楚就别怪别人。 这事儿的根儿,还是沟通没到位。李婷要是一开始就说“不能装热水”,小王也不会倒开水,哪来后面这么多破事儿。
再往深了说,这事儿还反映了现在人的消费习惯。李婷这种追求品质的人不少,愿意花大价钱买个杯子,但用的时候也容易挑刺。 小王这种服务员呢,每天面对各种顾客,哪能猜到每个人东西的门道?餐饮行业本来就讲究效率,服务员不可能事事都问得巨细无遗。 可顾客这边,觉得自己花了钱,就该被伺候得妥妥帖帖。两边期待不一样,稍微有点偏差就容易起冲突。 这不光是李婷和小王的事儿,咱们平时吃饭、逛街,没准也遇到过类似的坎儿。 这事儿最后没啥输赢,李婷没要到钱,餐厅也没真认错,但两边都学了点东西。李婷知道贵重东西得自己多操心,小王明白服务得更细致,餐厅也多了条规矩。 其实生活中,这种小纠纷挺常见,关键看咋处理。硬杠到底,谁也不好受;各退一步,反而都能过得去。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