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西安一尿毒症女子和骨髓瘤男子签下结婚协议,男方答应死后将肾捐给女方,但是女方需要照顾他的父亲,没想到这段最功利的婚姻,却看哭了无数人。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2013年的西安,夏日的热浪席卷街头,23岁的王宵却在医院的病床上感受着生命的冰冷,她刚从大学毕业,满心憧憬着白领生活的光鲜,却被一纸诊断书砸入谷底——尿毒症晚期,唯有换肾才能延续生命。 父母因慢性病无法捐肾,姐姐的配型虽合适,却因姐夫的坚决反对而无果,王宵的希望像风中残烛,摇摇欲坠,她整日泡在患者QQ群里,苦寻生机,直到一条建议点燃她的求生欲:找一位癌症患者结婚,待其去世后以妻子身份接受肾脏移植。 在病友指引下,王宵加入了“活着真好”西安癌症患者QQ群,她鼓起勇气发布了一则征婚启事,字里行间满是忐忑与真诚,甚至自嘲“为了活着,请原谅我的卑微和龌龊”。 帖子在群里掀起波澜,有人叹息,有人沉默,直到第三天,一个网名为“喜欢向日葵”的男子私信她,语气带着试探:“你是不是恶搞?”他叫于建平,27岁,西安本地人,患骨髓瘤三年,骨髓移植后复发,医生已判了死刑。 他与王宵同为B型血,这巧合让两人迅速交换了联系方式,于建平发来的消息简短却沉重,透露出对生命的绝望和对父亲的牵挂,而王宵在透析机旁录下的自拍视频,惨白的脸上挤出灿烂笑容,调皮地自称“单手兽”,让于建平惊叹这女孩的乐观。 6月下旬,王宵暂时出院,约于建平在兴庆宫公园见面,烈日下,两人都戴着口罩,像特务接头般远远相认,拥抱时忍不住相视大笑,王宵打趣这是“奇葩相亲”,于建平则摘下口罩,露出病态的苍白,半开玩笑地说:“看看我,你就活得有希望了。” 他早已放弃住院,靠药物维持血象,唯一的心愿是父亲在自己死后有人照料,王宵听后心酸,毫不犹豫答应了他的条件,两人很快达成协议:于建平死后捐肾给王宵,王宵负责照顾其父,这场交易冷酷而现实,却承载着彼此对生命的最后寄托。 7月16日,他们在碑林区民政局低调领证,中午在友谊东路一家小饭馆庆祝,桌上摆着一份冰冷的协议书:不同居、不公开、财产独立;若于建平先去世,自愿捐肾,王宵需照顾其父至终老;若肾脏无法使用,王宵免责。 签字时,两人的手都在微微颤抖,这纸协议像一道无形的墙,隔开他们的心,却也悄然拉近了彼此的距离。 他们每天通电话,聊病情、聊生活,时间长了竟成了彼此的依靠,王宵失眠严重,于建平自告奋勇讲“催眠故事”,嗓音低沉磁性,果然让她安然入梦。 透析时,王宵会拍下肿胀的小腿,用美颜滤镜发给于建平,调侃“销魂小腿”,他总被逗得哈哈大笑,2013年9月,王宵肌酐值飙升,腿肿得发亮,住院期间情绪崩溃,甚至不愿接于建平电话。 他急得跑遍医院病房,找到她时佯装生气,实则轻声鼓励,于建平每天到医院陪伴,带来自制的药膳汤,夸张地喊“同病汤好喝”,逗得王宵破涕为笑。 两人的心在病痛中越靠越近,元旦夜,于建平提着亲手做的花篮探望王宵,街头灯火下,两人紧紧相拥,第一次喊出“老公”“傻丫头”,眼泪在寒风中交织。 命运却在这时抛出残酷一击,2014年1月,王宵发现于建平突然失联,赶到他家才知他因停药被父亲强送医院,于建平故意放弃治疗,想加速死亡成全王宵的肾移植。 她冲到病房,泪流满面地责骂这个“傻瓜”,拉着于父坦白一切,坚定地说:“我们是夫妻,要死一起死,要活一起活,”她的话点燃了于建平的求生欲,他含泪答应重新治疗。 王宵开始为他筹钱,得知“永生花”工艺后,她亲手制作玫瑰,烘干染色,象征永不凋零的希望,她和于建平在大唐西市广场摆摊,卡片上写着“废墟里盛开的永生花,花永生,爱永恒”。 花摊生意火爆,花艺店老板被他们的故事感动,主动下单,两个月内王宵筹到30万元,2014年4月,于建平在上海瑞金医院完成二次骨髓移植,手术成功,他一步步走向康复。 奇迹不止于此,王宵坚持透析、跑步、吃中药,病情竟逐渐好转,2015年1月,医生惊叹她的肌酐指标下降,甚至无需换肾也能活下去,2015年2月14日,情人节的西安和平大饭店里,王宵和于建平在亲友见证下举办婚礼。 王父送上一副对联:“一对老夫妻,从此新生活。”台下宾客无不落泪,这对因功利协议走到一起的夫妻,用永生花般的坚韧与爱,书写了生命的奇迹,他们的故事传遍西安,感动无数人,因为它证明了即使在最绝望的时刻,爱与希望也能让废墟开出不朽的花。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说出您的想法! 信源:澎湃新闻——【关注】尿毒症患者为了“等肾”与白血病患者结婚,她等到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