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批小米车主要求退车,小米又一次站在了风口……浪尖。 今天咱们要聊的,是小米汽车这出“碳纤维变碳赔钱”的魔幻连续剧——4.2万选装的空气动力学神器,实测效果竟不如拼夕夕9块9包邮的电风扇!
先给刚通网的朋友补补课:小米SU7 Ultra车主花重金购买的“赛车级碳纤维双风道前舱盖”,号称能导流散热、下压力拉满,结果提车后发现——这玩意儿吹纸巾都纹丝不动,拆开一看,好家伙!风道设计堪比我家猫抓板,空气进去都得迷路!
小米的危机公关也堪称教科书级“反向操作”:先是诚恳道歉说“表达不够清晰”,转头就送车主2万积分(约等于2000块),还贴心地提醒“不想要的可以换回铝盖子,但得再等30周”。好家伙,4.2万变2000,这数学怕是雷总亲自教的?建议改名叫《重新定义性价比:从硬件水到补偿缩水》!
更绝的是车机系统的“饥饿游戏”设定:1500匹马力得刷赛道成绩才能解锁,合着车主花钱买的是“性能体验卡”? 难怪网友吐槽:“这波啊,小米是把互联网思维玩明白了——先阉割功能,再搞DLC付费解锁!”
要说这事儿的精髓,还得看雷总最新微博:“过去一个月是小米最艰难时期”。要我说啊,这哪是艰难?分明是给年轻人上社会课——花30万买的车,附赠价值4.2万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践教学! 严肃点说,这场闹剧暴露了造车新势力的三大顽疾: 1. PPT造车后遗症:发布会风洞实验有多酷,量产车打脸就有多疼; 2. 补偿经济学:2万积分就想打发人?建议下次直接送“米家螺丝刀”,让车主自己拆着玩; 3. 薛定谔的智能:智驾系统误识别、刹车异常、售后排队...这哪是智能汽车?明明是“人工智障”养成器。
最后送小米两句忠告: 想要“年轻人的第一台电车”,先得明白—— 米粉的信仰充值不是ATM机, 车主的真金白银更不是智商税!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