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5年,93岁的苏麻喇姑寿终正寝,然而据说她一生有两大坚持:不洗澡、不吃药,更为怪异的是,他竟然能让康熙皇帝将她推迟15日入殓,一个小小的宫女哪里来的这么大本事!
别看苏麻喇姑只是一介宫女,但是却受到了皇帝的尊重和爱戴。
康熙帝下旨,要求所有皇子为苏麻喇姑披麻戴孝,并亲自为她守灵。
他还特意下旨,将苏麻喇姑的入殓时间推迟十五天,就是为了等他从江南赶回来,最后再见苏麻喇姑一面。 苏麻喇姑安葬那天,京城里响起阵阵恸哭之声。人们纷纷感慨:一个小小的宫女,竟然能受到皇帝如此隆重的礼遇,这是古往今来的头一遭!
时光倒流,让我们把视角拉回到八十多年前的蒙古草原。 13岁那年,布木布泰远嫁盛京,苏墨尔也跟随主子来到了陌生的关外。
在这里,她勤学苦练,刻苦钻研满语和满文。她聪慧过人,很快就掌握了满语,一手漂亮的满文书法也让宫里的满族嫔妃都自愧弗如。
一次,正愁找不到满汉通译的皇太极听说了这件事。
他把苏墨尔叫进宫里,让她当场展示满文水平。苏墨尔当即挥毫泼墨,书写了一首瑰丽的满文诗,赢得了皇太极的赞许。
从此,苏墨尔在宫里出人头地,除了照顾主子,也开始参与一些宫廷大事。
当玄烨继位成为康熙帝后,苏麻喇姑又成为了他的“教书先生”。
在苏麻喇姑的教导下,康熙帝很快便掌握了满蒙文字和语言,这也为以后成为一代明君,做了很好的铺垫。
康熙帝对苏麻喇姑亦师亦母,他把这位德高望重的老人视作亲生母亲,亲切地称呼她为“额娘”。
1688年,孝庄太后驾崩。此时苏麻喇姑已是70岁高龄,她侍奉了孝庄太后一辈子,此刻痛不欲生。
康熙帝见不得老人如此伤心,便派十二阿哥胤祹到苏麻喇姑身边,让她照顾教导。
照顾皇子是嫔妃的专利,苏麻喇姑能享此殊荣,可见康熙帝对这位老人的尊重。
在康熙晚年的皇位争夺中,以谦逊低调的性格全身而退,最终善终。这份福气,都与苏麻喇姑的教诲密不可分。
在清宫里,流传着许多关于苏麻喇姑的传说。
有人说,苏麻喇姑从不洗澡,即使在大年三十,也只是稍稍用水擦拭一下身子,然后把浑浊的水一饮而尽。
也有人说,苏麻喇姑即使病入膏肓,也不肯服一口药,倔强地硬抗到底。
这些习惯放在今天看来有些难以理解,但对当时的蒙古人来说,却是一种虔诚与坚韧。
苏麻喇姑一辈子恪守着草原的信仰,在繁华的紫禁城里,她用自己的方式守护着心中的诚与善。
93岁,对古人来说是一个难以企及的高龄。
苏麻喇姑在清宫里整整生活了八十年,她见证了清王朝的崛起,辅佐孝庄太后渡过少年顺治的难关,陪伴康熙帝度过少年时代,可以说是清初历史的见证者。
这位出身贫寒的奇女子没有显赫的身世,却凭借非凡的才华和品格赢得举朝上下的爱戴;她没有名分地位,却以德服人,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勤勉事主”四个字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