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现在去水果店,明显感觉曾经的 “贵族水果” 越来越便宜。金枕榴莲从四五十元一斤跌

现在去水果店,明显感觉曾经的 “贵族水果” 越来越便宜。金枕榴莲从四五十元一斤跌到二十多元,妃子笑荔枝旺季能降到十元以内,阳光玫瑰葡萄也从百元一串跌到十多元一斤,不少高端水果降幅超过 30%。这背后,是整个水果产业链从种到卖的一系列变化在起作用。   供应端的逆袭最关键。以前很多高端水果靠进口,比如榴莲长期被东南亚国家垄断,运输贵、产量少,价格自然高。 但这几年国内种植技术突飞猛进,海南、云南等地开始种榴莲、山竹,虽说国产榴莲量还不大,但已经能和进口货竞争了。 荔枝更明显,广东、广西优化品种,早中晚熟品种错峰上市,拉长供应期,减少了集中上市的损耗和储存成本。 加上全球贸易变频繁,智利车厘子、新西兰奇异果等通过更多进口渠道进来,关税降了,产地直采模式普及,成本跟着往下掉。   运输和储存技术也帮了大忙。以前荔枝贵,很大原因是太娇气,摘下来三天就坏,运输损耗率能到 20% 以上。 现在冷链物流覆盖全国,产地直发的荔枝能通过航空冷链 24 小时到北方,损耗降到 5% 以下。 榴莲有专业气调库控制成熟度,减少烂果;阳光玫瑰葡萄能在冷库存三个月,错峰销售。但随着产量暴增,库存压力大,降价成了必然。   市场竞争和消费者需求变化也在倒逼降价。前几年高端水果火,资本扎堆进来,种植和销售都在扩张。 比如 2019 年我国进口榴莲不到 80 万吨,2023 年就涨到 150 万吨以上,供应量翻了近一倍,可消费者对高价水果热情降温了。 以前买榴莲、车厘子是尝鲜或送礼,现在大家更理性,觉得不值当。电商和社区团购兴起后,价格战打得火热,你卖 30 元我卖 25 元,一来二去价格就被拉下来了。   国产替代崛起让进口水果没了优势。以前牛油果靠进口,一个 15 元以上,现在云南、广西种出国产牛油果,价格只有一半,消费者愿意买。 蓝莓以前论盒卖,现在贵州、安徽产量占全国七成以上,价格直接腰斩。国产水果质量不差、价格低,进口商只能跟着降价,不然市场就被抢走了。   有人担心降价后质量会变差,其实不用担心。现在种植户和商家都知道,靠高价赚快钱行不通了,只有保证品质才能留住顾客。 比如荔枝产业淘汰了老品种,推广 “无核荔枝” 等新品种,产量增了品质也没降。榴莲商家推出 “树上熟”,价格降了但售后更好,消费者反而更乐意买。   说到底,高端水果变便宜,是市场规律在起作用。供应多了、成本降了、竞争激烈了、消费者理性了,这些因素加在一起,让曾经的 “水果贵族” 走下神坛。随着农业技术进步,以后可能会有更多高价水果变成平价货,对咱们老百姓来说,能花更少的钱吃更多水果,当然是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