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王勇)5月12日,下元街道组织各社区低保专职员召开例会,聚焦低保动态管理工作中的难点,详细列出解决办法和反馈日期,推动低保政策严格落实。
社会救助是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的重要一环,下元街道在这项工作中积极探索创新,以一系列务实举措,构建起具有街道特色的社会救助体系。
例会研判+动态响应。下元街道制定每周例会动态研判机制,实现问题即时响应与政策精准传达,并同步开展社区工作人员的常态化培训,形成“政策学习、问题发现、解决问题、执行反馈”的低保全链条闭环管理。
大数据比对+铁脚板摸排。下元街道通过“线上大数据比对+线下网格化摸排”结合的方式,及时获取家庭收入变动材料,精准识别困难群众需求,建立“一户一档”原始档案,实现低保对象“应保尽保、应退尽退”,避免“漏保”“错保”问题。
物质救助+个性化服务。该街道构建“物质+服务”救助体系,各社区以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开展困难群众需求摸排工作。同时,建立企业与困难群众互通机制,让爱心企业认领群众心愿,并对困难群众的心理、教育等服务类需求进行积极响应,通过物质救助与个性化服务相结合的方式,满足困难群众的多样化需求。
常态化培训+实际操作。对各社区社会救助工作人员开展“政策解读、案例分析、实操考核”三位一体培训,重点强化工作人员的政策掌握、动态管理、收入核算、沟通技巧等工作能力。通过定期开展学习互查,促进工作人员之间取长补短,打造专业化救助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