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日本宣布投降,日本天皇为了保命,竟向麦克阿瑟献上日本最美的女人,把这个美国大汉伺候的欲仙欲死,可让日本天皇没想到的是,美女竟被白白糟蹋了! 1945年8月15日,日本帝国的广播里传出了天皇用古老日语发表的投降诏书。街头的日本民众泪流满面,有的甚至双膝跪地。战争结束了,但对日本来说,这只是另一场战役的开始——如何在战败后保全国家根基,尤其是天皇制度。 麦克阿瑟,这位即将踏入日本领土的五星上将,早已不是日本人的陌生面孔。他与日本的渊源可以追溯到1904年,当时年轻的麦克阿瑟随父亲在日本美国大使馆工作期间,目睹了日俄战争中日本人对天皇的狂热崇拜。那些平均身高不过一米五的日本军人,在面对高大的俄国军队时毫无畏惧,甚至不惜以"两个日本人换一个俄国人"的代价拼死作战。这种对天皇的绝对服从给麦克阿瑟留下了深刻印象,他当时就曾预言:"日本这个民族野心过于庞大,日本人目前将目光看向中国,再之后就将是整个太平洋。" 战败后的日本政府深知,要保全国家根基,最关键的是保住天皇裕仁。在麦克阿瑟被任命为驻日盟军最高司令长官后,日本高层开始筹划一个大胆的计划:向这位美国将军献上"美人计"。 他们的目光锁定在了原节子身上。这位1920年出生的女演员,15岁就在电影《年轻人勿犹豫不决》中崭露头角,迅速成为日本最年轻的著名电影演员。随着声名鹊起,原节子被誉为"昭和第一女神"。在战时,她曾主演德日联合制作的电影《新土》,甚至获得了希特勒的亲自接见,成为两国之间的友好大使。 1945年8月30日,麦克阿瑟踏上日本土地,首先会见了裕仁天皇。这次会面极具戏剧性:裕仁穿着正式,而麦克阿瑟却戴着墨镜、叼着烟斗,没有穿正装,表现出明显的藐视态度。尽管如此,裕仁仍主动上前与比自己高出一个头的麦克阿瑟握手。他们的合影刊登在报纸上,麦克阿瑟双手叉腰显示胜者姿态,而裕仁恭敬站立一旁,如同做错事的孩子。这张照片一下子削弱了天皇在日本人心中的神圣形象。 但美国依然我行我素,裕仁成功逃脱了被处死的命运。这是"美人计"的功劳吗?表面上看,原节子与麦克阿瑟的密切关系确实使日本高层得到了不少好处。但真相却在于,美国政府早在麦克阿瑟到达日本前就已商议过对日本天皇的处置问题。经过内部讨论,大多数人认为应该保留日本天皇制度。 美国的"日本通"们分析认为,天皇在日本人心中是不可替代的精神支柱。如果处死裕仁,很可能引发日本全国性暴乱,到时候作为接收方的美国还要处理这些混乱局面,不免会造成美军不必要的伤亡。而麦克阿瑟在首次会见裕仁后也意识到,与其处死这个人,不如将其利用起来更好地"操控"日本。 虽然保留了天皇制度,但美国并非没有做任何改变。为了消除天皇在日本人心中"神"一般的地位,1946年,美国让裕仁向全国发表了《人间宣言》,其中关键一点就是天皇否认自己的神性。从此以后,日本天皇不再享有实权,麦克阿瑟自然而然地成为了日本实际上的最高权力掌控者。 在接下来的几年里,麦克阿瑟对日本进行了全面改造。他废除了神道教在日本宗教中的特殊地位,取消了封建贵族特权和世袭制度,将武士阶层和军人阶层解散成为普通平民。他还解放了日本妇女,赋予她们选举权,并强令日本政府颁布《工会法》,使日本工人获得包括罢工权在内的合法权益。 这些改革大大缩小了日本的阶级差距,让原本处于社会底层的普通日本人看到了希望。难怪当1951年麦克阿瑟被召回美国时,日本街头挤满了前来送别的人群,许多人甚至嚎啕大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