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6年,宋希濂请陈赓喝酒,随口说出:“如果以后你把我抓了,你可要对我好点”,本来是一句酒后玩笑话,却想到23年后真的应验了! 1949年12月的重庆白公馆,宋希濂坐在简陋的囚室里,眼神空洞地望着窗外。曾经意气风发的国民党第14兵团司令,如今沦为阶下囚,命运无常至此。 就在一个月前,人民解放军进军大西南,宋希濂率部仓皇逃窜,最终在大渡河沙坪被围困。眼见大势已去,他曾拔出手枪欲自尽,却被警卫排长一把抢下。此刻的宋希濂,心如死灰,只等着共产党的"清算"。 寒冷的夜晚,他辗转难眠,突然想起了23年前的一幕。那是1926年5月,蒋介石刚刚抛出《整理党务决议案》,意图排挤共产党。作为黄埔一期学生的陈赓,当即公开自己的共产党身份,宣布脱离国民党。两人相交莫逆,宋希濂专门设宴为老友饯行。 "如果我俩以后兵戎相见,我被你俘虏了,你可要对我好点啊!"酒过三巡,宋希濂笑着说道。 "一定会!"陈赓爽朗地回答,两人相视大笑,谁也没把这句话当回事。 谁能想到,一句酒后戏言,竟在23年后成为现实。如今,宋希濂确实成了"阶下囚",而陈赓早已是共产党的开国大将。想到这里,宋希濂苦笑不已,不知当年的承诺,陈赓是否还记得? 回想起与陈赓的相识,宋希濂不禁恍若隔世。1923年冬天,两个来自湖南湘乡的青年在长沙育才中学考场上相遇。当时陈赓24岁,比他大4岁。两人一见如故,结为挚友。随后又一同前往广州,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共同追寻救国之路。 陈赓性格开朗豪爽,热情大方,而宋希濂则文静内敛。在校期间,陈赓处处照顾这位小老乡。令宋希濂没想到的是,陈赓早在1922年就秘密加入了共产党。在陈赓的引荐下,宋希濂也加入了共产党,并有幸拜见了时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的周恩来。 "你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这很好嘛!青年人就是要挑起国家和民族的重任。"周恩来的话至今回荡在宋希濂耳边。然而,历史的洪流席卷而来,1926年3月18日,蒋介石发动"中山舰事件",形势突变,宋希濂与党组织失去联系,最终脱离了共产党。 1927年,在战场上负伤的宋希濂收到了蒋介石的亲笔信和300元大洋。被蒋介石的"知遇之恩"打动,宋希濂最终选择了效忠国民党,走上了一条与陈赓截然不同的道路。 宋希濂正沉浸在对往事的回忆中,牢房的门突然被打开,一个熟悉的身影出现在门口——竟是陈赓!多年未见,陈赓身着解放军将领军装,威风凛凛,与囚衣褴褛的宋希濂形成鲜明对比。 "你好啊,看见你身体不错,我很高兴!"陈赓热情地握住宋希濂的双手。听到这熟悉的声音,宋希濂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泪水夺眶而出。原来,当陈赓听说宋希濂被俘后,特意从云南赶到重庆来看望这位老友。 "我们最后一次见面是什么时候?"陈赓笑着问道。 "是双十二事件后,你到延安警备司令部找我。"宋希濂的记忆清晰依旧。 "对了,对了!我是奉周恩来副主席之命去拜访你。" 两人相视一笑,仿佛回到了1936年西安事变后的那次会面。当时,宋希濂已是国民党中将师长,被任命为西安警备司令。陈赓则是红军将领,代表周恩来前去探望。这对分别站在红白两方阵营的黄埔同学,在国家危亡之际再度携手共同抗日。 回想起1933年的事,宋希濂不禁感慨万千。那一年,陈赓在上海被捕,押解到南昌。得知此事,宋希濂急得团团转,联络了黄埔军校一期32个同学联名给蒋介石拍电报:"师生情份,不能不讲,救命之恩,不能不报。倘使执意要杀,不仅黄埔子弟为老校长绝情绝义而心灰意冷,总司令也将无面立足于人世之间。" 当电报石沉大海时,宋希濂更是带领十多名黄埔同学直接面见蒋介石,为陈赓作保。最终,宋希濂还暗中帮助陈赓成功逃脱。如今角色互换,宋希濂心里五味杂陈。 "我知道你在担心什么,"陈赓看穿了宋希濂的心思,"共产党的政策历来是既往不咎,只要改悔认错,任何人都可以得到宽大。" 看着老友的诚恳眼神,宋希濂如释重负。随后的日子里,宋希濂被送入功德林改造,在陈赓的鼓励下,他积极转变思想,表现良好。 1959年12月4日,宋希濂等第一批战犯获特赦。让他感动的是,陈赓亲自到监狱接他。不仅如此,陈赓还在北京四川饭店设宴,款待宋希濂等黄埔老同学。席间,陈赓举杯向大家致意:"我们又走到一起来了。" 看到宋希濂等人仍有顾虑,陈赓笑着说:"这有什么的!我还救过蒋介石一命呢!"一句话,让在座的人都笑了起来,紧张的气氛一扫而空。 特赦后,宋希濂被任命为全国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专员,开始了新的生活。然而好景不长,1961年3月16日,陈赓因心脏病去世,年仅58岁。得知噩耗,宋希濂悲痛欲绝,他曾在陈赓病重期间多次前往上海探望,但终究没能挽回老友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