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407年,徐皇后去世后,朱棣突感寂寞难耐,于是下令挑选进宫伺候,谁料,锦衣卫指挥使纪纲,竟然在秀女中挑选了十几名最漂亮的,指着太监:“把这些赶紧送到我的府上!”
1407年初春,朱棣的宫廷笼罩在一片哀伤之中,皇后徐氏刚刚病逝,留下一个无法填补的空缺。然而,在这个悲伤的时刻,一个意想不到的事件正在酝酿。
朱棣下令在全国选拔秀女入宫,当这些年轻貌美的女子来到京城时,她们遇到的第一个权贵不是皇帝,而是锦衣卫指挥使纪纲。
这位身材魁梧、目光锐利的中年男子大摇大摆地走进了秀女群中,仿佛这些本该献给皇帝的美人都是他的囊中之物。
“把这十几个送到我府上,”纪纲指着几名最出色的秀女,对身边的太监吩咐道:“我要先尝尝鲜。”
太监们面面相觑,却不敢违抗,他们都清楚,纪纲不仅是皇帝的心腹,更是朝廷中最令人畏惧的人物之一。没有人会质疑他的命令,即便这命令明显僭越了普通臣子的权限。
纪纲的崛起源于十几年前的一次冒险,当时年轻气盛的他,在朱棣起兵“靖难”时毛遂自荐,成功投入燕王麾下。凭借出色的武艺和机敏的头脑,纪纲很快成为朱棣的亲信。
等到朱棣登基,纪纲便被委以重任,掌管锦衣卫这个特务机构,掌控锦衣卫意味着拥有近乎无限的权力。
纪纲利用这个位置,铲除异己,敛财牟利,他设立眼线,搜集情报,任意构陷朝臣。在他的淫威下,朝野上下人人自危。
就连编纂《永乐大典》的大学士解缙,也难逃厄运,最终被纪纲派人灌醉后扔在雪地里冻死。
然而,权力的滋味是如此甘美,以至于纪纲开始迷失自我。他不再满足于做一个称职的鹰犬,而是妄图染指皇权。
他私下蓄养亡命之徒,秘密制造武器,甚至穿上已故藩王的冠服,让下人山呼万岁。这些行为无疑触犯了朱棣的底线,但聪明如纪纲,居然没有意识到自己正在走向深渊。
1416年的端午,朱棣组织群臣射柳,纪纲故意射偏,却让手下将柳枝折断,谎称是他射中的,没有一个人敢指出真相。
这一刻,纪纲感到自己的权力达到了顶峰,他开始认真考虑谋反的可能性,殊不知朱棣早已察觉到他的野心。
两个月后,一个看纪纲不顺眼的太监向朱棣告密。朱棣终于找到了除掉这个心腹大患的借口。
他立即下令逮捕纪纲,甚至不屑于进行详细调查就将其定罪。 纪纲的覆灭来得突然而彻底。
他被以“谋大逆”的罪名凌迟处死,家属流放边疆,同党也难逃一死。整个审讯过程不到一天就草草结束,显示出朱棣对这位曾经的心腹已经不剩丝毫情面。
纪纲的悲剧揭示了权力的诱惑与危险,他从一个有勇有谋的年轻人,变成了一个贪婪残暴的权臣,权力使他膨胀,金钱让他迷失。
他忘记了自己的职责,更忘记了皇权的界限,朱棣容忍他多年,最终还是无法容忍他的野心。
纪纲的故事也折射出明朝政治制度的弊端,锦衣卫这样的特务机构本应是皇帝的耳目,却成了权臣谋私的工具。它的存在使朝野上下人心惶惶,最终动摇了大明的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