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1912年洞房之夜,郭沫若见发妻太丑,拒绝同房。就在他转身要走时,发妻拉住他苦苦

1912年洞房之夜,郭沫若见发妻太丑,拒绝同房。就在他转身要走时,发妻拉住他苦苦哀求:给我个娃吧!郭沫若瞟了新娘一眼,依旧转身离开。 乐山县城一户人家,红烛高燃,28岁的郭沫若按家中安排,匆匆从日本回到四川老家完婚。 他站在洞房门前,心里充满抵触,作为留学生,已认同新文化思潮,向往自由恋爱,这场由母亲一手安排的包办婚姻,违背了他的价值观。 掀开盖头那刻,郭沫若愣住了,眼前新娘张琼华,面容平凡,眉眼无神,与母亲描述的"知书达理、人品端庄"形象相去甚远。 张琼华脚上,还裹着三寸金莲,蹒跚站立,而母亲曾信誓旦旦保证"未缠小脚"。 "我们不合适。"郭沫若丢下这句话,转身欲走。 亲友面面相觑,婚礼陷入尴尬,张琼华扑通跪下,眼泪顺着脸颊滑落,哀求道:"给我个娃吧,我不求别的。" 这句话更加激怒了郭沫若,在他眼中,婚姻应建立在爱情基础上,而不是传宗接代的工具。,他甩袖离去,留下满堂错愕。 郭沫若的母亲杜幺珍追出门外,拉住儿子。 她不明白,儿子为何对一个"端庄贤惠"的姑娘如此冷漠? 在她的传统观念里,女子相貌次要,贤良淑德才是关键,但郭沫若已无法接受这套逻辑。 "你骗了我。"郭沫若低声道,"你说她没缠脚。" "这不是小事吗?她会照顾你爹娘,会持家..." 郭沫若听不进去,在新思想浸染下,他视女性裹小脚,为封建陋习的象征。 而母亲竟为此撒谎,让他心生愤懑,这不仅关乎审美,更是价值观的碰撞。 五天后,郭沫若留下一封简短家书,悄然离家,前往上海,随后回到日本,在信中只字未提张琼华,仅嘱咐她"好好侍奉公婆"。 从此,与张琼华分居,一走就是27年。 留下的张琼华陷入尴尬困境,按照封建礼教,她已是郭家媳妇,却未能履行妻子职责。 村里人指指点点,称她"命苦"。 公婆也对这门婚事心存芥蒂,但碍于面子,未将她赶出家门。 张琼华选择默默承受。她精心照料公婆,整理郭沫若留下的书籍文具,甚至学认几个字,试图缩小与丈夫的差距。 每当郭沫若来信,她央求识字的邻居朗读,却从未在信中找到自己的名字。 远在日本的郭沫若,迅速与婚姻枷锁划清界限。 在东京邂逅日本护士佐藤富子,两人一见钟情,很快同居。 佐藤富子后改名郭安娜,为郭沫若生育五个儿子,这段建立在自由恋爱基础上的关系,是郭沫若心目中理想婚姻的体现。 郭家老宅内,张琼华日复一日守着一段名存实亡的婚姻,没有离婚的权利,更无法再嫁他人。 封建礼教要求她做一个"忠贞"的妻子,即使丈夫早已另结新欢。 村里传言郭沫若,在外有了新家庭,但张琼华从不质疑,在她的传统观念里,男人三妻四妾很正常,只要她能保住"正室"地位就足够了。 1939年,郭沫若因父亲病重回到故乡。 这是他与张琼华分别23年后的首次见面,站在病榻前,郭沫若对张琼华深深鞠了一躬,感谢她多年来照顾父母。 这是他唯一一次对张琼华表示歉意。 张琼华红了眼眶,却没说什么,几十年的委屈,化作无言的泪水。 郭父去世后,郭沫若再次离开。 张琼华依然留守老宅,独自面对空荡荡的房子,继续保存郭沫若的旧物,仿佛这样能维系那段虚幻的关系。 她不知道,此时的郭沫若,已与于立群建立新家庭,彻底将她抛在记忆角落。 张琼华的悲剧在于,她生不逢时。 作为旧时代培养的女性,被教导服从命运安排,而命运却将她嫁给一个反抗传统的男人。 若她出生稍晚些,或许能接受新教育,拥有独立思想;若郭沫若思想稍传统些,或许能接受这门包办婚姻,历史没有如果,两人注定格格不入。 郭沫若追求的是精神契合,而张琼华能给的只有传统贤妻良母的角色。 她甚至不明白,为何自己尽力做一个"好媳妇",却无法赢得丈夫关注。 直至1980年,张琼华在孤独中离世,享年88岁。 与郭沫若法律上的夫妻关系,持续了64年,却只相处不足一周。,守着一段早已名存实亡的婚姻,整整守了一生。

评论列表

大大安
大大安 1
2025-05-13 11:16
当妈流行的给儿子找丑妻
一棵树
一棵树
2025-05-13 11:16
这些先驱换个角度看,简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