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1967年正月初六早上,张恨水在包油条的报纸上看到一则消息,随后脸色苍白,手微微

1967年正月初六早上,张恨水在包油条的报纸上看到一则消息,随后脸色苍白,手微微颤抖。次日,家人为张恨水穿鞋时,却发现他已因突发脑溢血离世。   张恨水被称为民国“妇孺皆知”的作家,鲁迅的母亲对张恨水的小说极为狂热,多次催促鲁迅在出版之日去排队购买。   可鲁迅本人却不太喜爱张恨水的作品,认为他写的过于“庸俗”。   张恨水的连载小说可谓在民国盛行一时,能将连载小说持续写五六年,还一直有着众多读者的,张恨水是当时作家里头的“独一份”。   提到“张恨水”这个名字,当时不少人都调侃。张恨水是因为追求冰心未果,所以恼羞成怒取名为“恨水”。   其实张恨水在自己的自传中多次提到,“恨水”二字出自于李煜的词“人生常恨水常东”。不过读者总是愿意过多的窥探作者的感情经历,知名的张恨水自然也不例外。   张恨水的一生有三个妻子,与民国不少才子的“抛妻弃子”不同,张恨水的三个妻子相处分外和睦。   第一任妻子名为徐大毛,是张恨水母亲指给他的妻子。张恨水嫌弃徐大毛身材肥胖,样貌丑陋,新婚当晚就逃到了外地。   徐大毛为了讨得张恨水的欢心,没上过一天学的她开始读书,写字。每日照顾公公婆婆和弟弟妹妹们,担得起“贤良淑德”四字。   张恨水再次回家,见到徐大毛已经能读一些书,他才愿意和妻子同房,并且将妻子的名字改为“徐文淑”,后来徐文淑怀了孕,但这个孩子生下来就早早夭折。   独自在北平的张恨水没人照料,便起了再娶一个妻子的想法。朋友建议他去救济堂看一看,那里有许多落难的女子,只要双方都愿意,便可办手续“领娶”。   张恨水一眼就看上了长相清纯的胡招娣,两人相看一番,张恨水就将胡招娣娶进了门。张恨水给觉得胡招娣这个名字过于“俗套”,便将名字改为“胡秋霞”,这个名字出自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胡秋霞样貌姣好,满足了张恨水对“佳人”的遐想。张恨水教胡秋霞看书,写字,致力于将她培养成了自己心目中的完美伴侣。胡秋霞也十分争气,在读书上颇有心得,给张恨水的写作提供了很多的灵感。   张恨水和胡秋霞在一起的日子里,创作出了《金粉世家》等一系列畅销作品,稿费也因此水涨船高,他在北平买下了一座院子,将第一任妻子徐文淑和母亲接了过来。   胡秋霞和徐文淑共同居住,两人以姐妹相称,从没闹过任何的矛盾。   名气和财富愈来愈强的张恨水,越发希望能找到一个“精神伴侣”,他偶然结识了十六岁的女学生周淑云。有文化,有气质还年轻的周淑云深深吸引了张恨水。   36岁的张恨水觉得遇到了此生的“挚爱”,坚持把周淑云娶回了家中。“淑云”这个名字和第一任妻子“文淑”太过于相似,张恨水便将周淑云改名为“周南”。   才子张恨水一门三妻子,在当时也不失为一段风流韵事。   而张恨水最好的朋友当属作家老舍,两人相识于抗战时期,一同为抗战救国写了不少的文章,彼此称为“文学战友”。   老舍和张恨水虽不在同一处,但两人时常书信来往,共同探讨文学创作上的问题。   一天清晨,张恨水到一家早餐店里买了跟油条,他看到包着油条的报纸上赫然写着“老舍跳湖自杀”。   张恨水没想到几月没联系的好友已经自杀身亡,他悲痛难耐,将自己关在房中闭门不出,等到第二日家人去为他穿鞋时,发现张恨水也没了气息。   一代作家张恨水就此殒命,享年72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