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装大了?普京提议恢复在土耳其的和谈,却被泽连斯基抓住话柄,被点名表示“周四土耳其见”。 5 月 11 日,普京突然宣布俄罗斯代表团将于近期前往土耳其重启俄乌谈判,但代表团团长人选却“另行公布”,这种看似开放实则留有余地的表态,本意是想通过渐进式接触试探乌克兰底线,同时为后续谈判保留调整空间。 毕竟2022年的伊斯坦布尔谈判曾因西方干预而中断,俄方希望这次能避开外界干扰,先从破冰对话入手逐步推进。 但泽连斯基显然没打算按俄方节奏走。就在普京提议公布后几小时,他立刻在社交媒体上回应“我将于周四在土耳其等待普京”,还特意强调“希望俄罗斯人不要再找借口”。 这种直接点名的表态,看似是对谈判的积极响应,实则却暗藏玄机。 泽连斯基巧妙地抓住了普京未公布代表团名单的细节,将其包装成“缺乏诚意”的证据,同时通过“等候普京”的措辞,把自己塑造成主动求和平的一方,而将俄罗斯置于“拖延谈判”的舆论困境中。 更关键的是,泽连斯基在回应中刻意混淆“谈判”与“停火”的顺序,要求俄方必须从 5 月 12 日起先停火,否则就是在“延长杀戮”,这种将政治条件嵌入程序争议的策略,成功把俄罗斯推到了国际舆论的被告席。 从国际反应看,泽连斯基的施压策略确实奏效了,欧洲四国领导人前脚刚联合呼吁俄方停火 30 天,后脚就对泽连斯基的回应表示支持,甚至暗示若俄拒绝停火将面临新制裁。 美国特朗普政府虽然施压乌克兰接受谈判,但泽连斯基通过强调“特朗普总统已表示支持”,巧妙将美国拉到自己一边,形成了“欧美支持乌方、俄方被孤立”的舆论态势。 相比之下,俄罗斯的应对就显然有些被动了,普京虽然一再强调“谈判不设先决条件”,但总统助理乌沙科夫随后补充的“需考虑 2022 年协议框架和当前战场态势”,反而暴露了俄方仍想以领土现状为谈判基础的真实意图。 这种前后矛盾的表述,进一步削弱了俄方在国际社会眼中的可信度,而俄罗斯迟迟未公布代表团团长的人选,客观上也强化了外界对其“缺乏谈判诚意和准备”的猜测。 更值得玩味的,是泽连斯基在回应中刻意突出“个人等待普京”的场景假设,要知道,自从2019年开始,泽连斯基从未与普京会过面,这次泽连斯基公开要求普京亲自赴会,很容易造成“普京拖延战争”的舆论联想。 不过,这场俄乌谈判吗的本质仍是实力的较量,俄罗斯虽然在舆论上暂时被动,但战场上的实际控制区仍是其最大筹码。 而泽连斯基的施压策略虽能争取国际支持,却无法改变乌克兰在领土和安全诉求上与俄方的根本分歧。真正的谈判能否取得突破,最终结果还是要取决于双方在战场上的博弈结果,以及背后大国的战略权衡。 但至少在当下,泽连斯基通过精准的舆论操作,成功将俄罗斯逼入了必须在 “接受停火” 和 “承受制裁” 之间二选一的困境,为乌克兰争取到了更多外交主动权。 环球时报——《泽连斯基喊话普京:本周四 土耳其见》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