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埴轮书话[超话] 南朝宫廷文学反映的时代关怀(以下引自 林晓光《王融与永明时代》

埴轮书话[超话] 南朝宫廷文学反映的时代关怀

(以下引自 林晓光《王融与永明时代》[上海古籍2023],pp.338-39)

像策秀才文这样的宫廷、朝堂文学,包括前文已经论述过的哀策文、曲水诗序等在内,如果从今天的眼光来看,确实往往并不关心“国计民生”,所谈的也未必就深入切中当时真正严重的社会问题。这是它们为今人所诟病的主要理由。然而我们不能忘记,这些文体、话题,以及其中所触及的内容,包括君臣等级、嘉凶礼制、华夷秩序等,正都是当时身处中央政治漩涡的贵族公卿们所最关心的话题;而南朝时代的政治,正是以这样一群人物为核心来实施展开的。哪怕“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他们的“未能远谋”也实实在在成为了政治衰退或转型的基本动因,而他们所书写的文件,则是这种动因最直接的记录。如果说这些人物所关心的主题、对象,所精心刻意表述的文字,竟与真实的时事政局了无关涉,这难道不正表示出,其实是我们一开始就对到底什么才是六朝政治的重心抱有偏见与不见吗?随着时代逝去而改变的,并不仅仅是那些具体的人事,更包括每一代人看待世界的观念与视角,而这些观念与视角本身就是由时代反哺而得的印象。因此从逻辑上来说,我们根本就不应当以自身对政治的理解去肢解南朝人的文字;而是恰恰相反,应当认南朝身处朝廷之上的那些人物的文字表述本身,包括话题、观点和书写方式,都整体性地表现出他们所理解的南朝政治、南朝现实究竟为何物。应当把那些看起来似乎空泛无物的套话本身,看作那个时代的现实在文字上的重现,据此去追塑那个时代的更可信的影像,而不是从中去搜索一些可以与今天观念相贴合的碎片,据搜索的结果和数量来加以肯定或否定。必须要在这样做了的前提下,我们才能够获得真正具有历史意义的古代政治研究。当然,这并不是说我们要拒绝以现代政治观念对特定历史时期进行优劣评价,恰恰相反的是这依然应当成为一项重要的任务,但这必须要与纯粹的历史研究区分开来,只能是在真正的历史研究基础上才能进行的下一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