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我念的初中是所全封闭学校,九成学生住校。食堂的招牌菜堪称"生化武器"——白水煮肥

我念的初中是所全封闭学校,九成学生住校。食堂的招牌菜堪称"生化武器"——白水煮肥肉配草莓味饺子,那滋味,现在想起来都反胃。学校安检比机场还严,书包翻得比课本还勤快,连颗糖都别想带进去。更绝的是,两周才放一次假,活脱脱把学生当牲口养。

这种环境下,泡面成了硬通货。但检查实在变态,宿舍楼门口的老师跟探雷器似的,金属探测仪扫得比机场还勤。我们只能拆了包装塞裤兜,或者用校服裹着往里运。到后来,一包泡面能炒到原价三四倍,比抢银行来钱还快。

我眼尖,瞅准这商机,拉着宿舍几个哥们儿搞"泡面走私"。每人带两三包,攒到周末高价甩卖。头两周赚得盆满钵满,觉得自己简直是商业奇才。结果没几天,全校都开始玩这手,走廊里飘的都是红烧牛肉面味儿。物以稀为贵,泡面泛滥成灾,利润薄得跟纸似的。

更糟的是,食堂卖不动饭,校领导急眼了。安检直接升级成军事化,老师开始翻床板查柜子。可架不住学生馋啊,泡面反而成了稀缺品。这时候食堂又作妖,推出茄子炒月饼、水煮香蕉这些"黑暗料理",逼得学生宁可啃泡面也不吃食堂。结果泡面价格跟坐火箭似的,直接飙到成本价六倍。

毕业多年我都纳闷,当年那帮人到底咋把泡面运进来的?有人塞鞋里,有人裹在卫生巾包装里,最绝的是把调料包拆开塞进文具盒夹层。当第一包泡面出现在宿舍时,那场面堪比哥伦布发现新大陆,转眼就被抢购一空。

期末大会上,校长举着泡面桶痛心疾首:"同学们!这是垃圾食品!"底下哄笑一片,我们早商量好下学期要搞"泡面帝国"2.0版。结果开学傻眼了——食堂新开了小卖部,泡面和校外一个价,还不用担风险。

现在想想,那场"泡面战争"就像场荒诞剧。学校越禁止,学生越疯狂;食堂越难吃,泡面越金贵。青春期的叛逆劲儿全用在和食堂斗智斗勇上了,那些偷偷传泡面的夜晚,反而成了最鲜活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