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经贸高层会谈在瑞士日内瓦谈了两天,双方以“实质性进展”五个字来定义此次谈判过程,双方都给予了高度评价,但回顾整场谈判,进程并非一帆风顺的,而共识为世界提供的稳定性又能持续多久? 特朗普的商人本质“尽显”,中美刚有好的苗头出现,就毫不避讳地谈出新要求,中方又会应允吗?
据央视新闻报道,中方代表团在此次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双方一致同意建立中美经贸磋商机制,明确双方牵头人,就各自关切的经贸问题开展进一步磋商,双方将尽快敲定有关细节,并于5月12日发布会谈诚联合声明”。 从结果来看,双方明显是谈成了,而且共识远大于分歧,这无疑是给全世界都吃下一颗“定心丸”。 平心而论,中美关税战开打一个月的时间,双方经济面都承受较大压力,尤其是美国作为消费端,后遗症显现得要早很多,并且特朗普要面临金融与经贸的双重压力。 对于世界各大经济体而言,最大的生产供给国与最大的消费国之间骤然“脱钩断链”,也并没有给他们营造出可“见缝插针”的机会,反而是产业链的重组让各国企业都面临极大地不确定性,不免对市场产生悲观情绪。
如今,双方能在日内瓦谈出共识,不仅是对中美两国,对全世界而言都是一件可喜可贺的事情。这意味着,中美在未来一段时期内将陆续恢复贸易往来,许多活跃于中美商贸之间的企业又能重新活跃,甚至是在加、墨等地的中间商也能捡起蛋糕吃。 不过,在中美博弈的大背景下,所有人也都看出其中的严峻性,所以不管是中国还是美国,打造更加多元化的贸易渠道仍然是大势所趋。 况且,特朗普本人的行事风格以及在内部“反华”情绪高涨的情况下,日内瓦共识的可持续性未必会长久,甚至是美方在某些关键问题上也未必会信守承诺。 就在双方连联合声明还未正式敲定出炉之前,特朗普就迫不及待地提出下一个要求。
特朗普在自己的社交平台上表示:“希望为了中美两国的共同利益,中国能向美国企业进一步开放”。言外之意,是特朗普希望美企能更多更快地进入中国市场营商,给MAGA听的便是“美国人要赚中国人的钱”。 其实早在中美日内瓦谈判开始几个小时的时候,许多科技美企就纷纷“逼宫”特朗普,要求对中国开放市场,给出的理由也很直白并符合美方价值观,那就是“若坐视中国科技自力更生,美企接下来将有很大的竞争压力”。 不管是英伟达提供的芯片,还是微软的操作系统,亦或是特斯拉等企业,这些美国科技企业在中国营商,对我们自身而言也是有利有弊的一件事。 所以对特朗普提出的下一个要求,大体上可以回应,但具体操作上要如何维持中美经贸的紧密关联以及保持我们自身的竞争力,就又是另一个命题。
这场谈判之所以可以谈两天,一是因为所涉及内容过多,需要时间去一一敲定;二是分歧较大,双方仍需各抒己见,进行反复研判。 在谈判中,双方是否会同桌就餐,本就是对外界释放的信号之一,然而这次我们并没有看到双方代表人物有类似的场景,那么谈判过程也可能是一波三折的。 现在最主要的无非是六个字,“听其言,观其行”。如何走下去,全凭美方是否真的具备诚意,而我们手中不要只拿着特朗普的凭证,更要掌控更多的筹码,才能更好、更有效地维持住共识。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