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中方握手言和后,新的战斗打响!特朗普转头又向欧盟开火。特朗普没有被中美谈判取得实质性突破进展的“胜利喜悦”冲昏头脑,仍极为清醒的意识到拉人还是重中之重。和我国相互缓和只是暂时稳住市场的行为举措,争取在对其他国家的谈判上取得突破才是强大自身的关键。 因为关税战的终极目的是彻底孤立我国,让我国无法再在世界贸易中受益,而后的结果是我国陷入到经济和军事上的双重衰弱境地,即使还是政治大国,那也不会对美国造成巨大威胁。 美苏冷战中的我国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但我国不是苏联,甚至在某些领域比当年的苏联还要强,如果只靠美国单打独斗很可能不会实现目的,因此拉拢其他国家共同对付我国很重要。 据媒体报道,中美两国于本月12日发表联合声明,承诺只维持10%的关税基准利率,取消报复性的91%加征关税税率同时开启为期90天的24%关税税率的暂停期。 这一系列举措的施行时间为本月14日,从中不难发现,中美双方已经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不增上限的关税战,我国给了特朗普想要的“握手言和”的局面。 但谁都没想到的是,和我国缓和愈演愈烈的关税战不是结束,而是开始。 准确一点来说是新战斗的开始,特朗普对于欧盟仍然采取了步步进逼的嚣张态度。 当然了,这是一贯的特朗普式的表达,施压才是真实意图的外显,低头只代表一定期间的缓和,最终目的是创造一手大棒一手大枣之下的“天下大同”的局面。 据媒体报道,特朗普在本月12日召开的例行记者会上对着欧盟一顿开火,目标直指美欧之间长期存在的不平衡汽车贸易以及其他问题。 特朗普是这样表态的:“欧盟对美国非常不公平。欧盟对美出口1300万辆汽车,但却从来不从美国进口汽车消费。这样的情况还提现在农产品的倾销上”。 从特朗普的表态当中不难发现,欧盟只把美国当成商品倾销地,和美国之间几乎不存在互惠贸易,这是特朗普所不能忍受的。 在特朗普看来,美国和欧盟之间的关系非常亲密。可是双方却没有进行互惠贸易,欧盟一直在扮演如同我国一样的角色,只从美国身上赚钱而不让美国从欧盟身上赚钱。 这是不可思议的,也让特朗普难以理解,因为美国在历史上为欧洲做了太多太多,但欧盟却一心想要掏空美国,同时不断和我国眉来眼去。 与此同时,欧盟还不断起诉美国的科技公司,用的是垄断的名义。 特朗普的意思很简单,欧盟“又当又立”,美国必须要改变这一不利局面,如果欧盟不主动妥协和让步,美国就要让欧盟尝到不断增大重量的关税大棒的滋味。 也就是将用在我国身上的一招再现于欧盟,这无疑意味着特朗普对欧盟下了最后通牒。 但事实真的如此吗?并非如此,特朗普的话一向都是半真半假。 像美国的农产品之所以不能大规模出口欧盟,完全是欧盟有更好的平替,要么是自己本来就有,要么就是从美国进口代价更高,欧盟是以维护欧洲整体利益而建立的组织,并非北约。 尽管欧盟内部的不平衡性仍然比较突出,可欧盟和美国之间完全不需要看政治牌的脸色。 另一方面,欧洲许多国家如法国、德国、意大利等才是汽车制造的老牌强国,美国至多算是后来居上的新秀。 作为一名欧洲人,除非美式汽车存在更多惠及大众平民的条件,否则根本就没有购买美式汽车的意愿和动力。 如果没有人想要购买美式汽车,欧盟自然就不会大规模进口美式汽车,消费决定生产。 话又说回来了,欧盟之所以能够大规模向美国出产汽车,还不就是很多美国人都认可欧洲制造的汽车,特朗普更应该开炮的其实是那些喜欢购买欧洲汽车的美国人。 为什么不买国产汽车?为什么要去买欧洲制造的汽车?可惜懂王是不会这样做的,懂王的流氓逻辑决定了不管其他国家在哪些方面有没有取得优势地位,美国都要赚得盆满钵满。 然而,欧盟已经给了美国很多利益,至今欧盟的一些决定都以惠及美国为根本出发点。 像希腊前财长亚尼斯·瓦鲁法基斯就公开发文表态,称:“欧盟的本质是符合美国人的利益,依据是欧盟的政策与行动常常不符合欧洲人的利益”。 如果不是特朗普发起关税战,欧盟还不会对美国采取反制措施,也就是不会保护欧洲的汽车工业,这是多么具有分量的事情,但特朗普却能够做到视若不见、置若罔闻。 也许特朗普当下马不停蹄地向欧盟施压的核心原因是对我国和欧盟逐渐关系解冻担忧不已,特朗普害怕欧盟会加速倒向我国,于是就向欧盟一味施压。 但特朗普式的行为风格有一个突出特性,那就是损人利己,只要是正常一点的国家、组织和地区就会上赶着让美国吸自己的血。 以前的欧盟供养了美国那么多年,美国却仍不满足,现在欧盟稍稍表现出了反抗的态度,就遭到了特朗普的无端指责和炮轰,这只能说明欧盟和美国脱钩是对的,特朗普害怕此种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