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北魏时期,24岁就守寡的冯太后,突然身体不适,于是请来太医,太医一诊断,就心知不

北魏时期,24岁就守寡的冯太后,突然身体不适,于是请来太医,太医一诊断,就心知不妙,额头上冷汗直冒。太医忙跪下道,“太后是操劳过度,我开一帖药就好了。”太医回家后,就带着家人赶紧跑路了……

在朝堂之上,冯太后威严不可侵犯;而在深宫之中,她却是一个寂寞空虚的女人。冯太后生性聪慧,14岁入宫,16岁时便成为皇后。一个本该无忧无虑的少女,一夕之间被迫承担起皇后的重任。

她的丈夫文成帝去世后,冯太后时年仅24岁,便开始辅政。白天她忙于朝政国事,夜晚回到深宫,周围却无一人可诉说心事。

太后的寂寞难耐,她开始在宫中暗中客卿,以获取一点慰藉。有人告发太后“纳客卿”,太后面临着被弹劾的危险。

这日,冯太后召来内侍,命其暗中调查朝中言官的动向。内侍回报:“陛下,言官中以崔浩最为高声。他在朝堂之上直言太后的过失,并要求查处太后的客卿。”

冯太后微微一笑:“这个崔浩,朕也曾眷顾过他。他的长子不就是朕的客卿之一?如今反咬朕一口,岂可饶恕?”

她随即命人将崔浩的长子召到面前,进行威胁利诱。那青年百般坚持,冯太后也不恼,反而将他封为驸马,搁置此事。

从此,朝中再无人敢议论冯太后。太后也明白,纵情声色终究不是长久之计,她开始收心养性,将注意力转移到教导孙子拓跋宏的身上。

当拓跋宏年满十岁,冯太后打算退位归政。她退居宫中,度过了几年清静的生活。然而拓跋宏个性软弱,对政事不事关心,冯太后忧心忡忡,时常召他入宫谈心,但收效甚微。

这一日,冯太后在宫中忽感身体不适,便唤来太医查看。太医诊断之后,脸色一变,额头直冒冷汗。

冯太后看在眼里,她轻描淡写地问:“朕这是怎么了?”太医跪地请罪:“回太后,陛下只是劳累过度,臣为您开些调养的药即可。”

冯太后了然,命太医退下。她心知自己已有身孕,这对一个守寡多年的太后而言,简直就是惊天动地的丑闻。

太医回到家中,立刻收拾行李准备离开。他明白,皇室绝不会容忍如此丑闻发生,光是知情者就必须灭口。

次日,冯太后派人暗中调查太医的行踪,却已不知去向。她叹道:“朕这番妄动,几乎连累这无辜之人。罢了,人去楼空,朕也不必再戒慎恐惧。”

如今,冯太后已是白发苍苍之年。她明白,权力终会腐蚀人心,这些年的权谋算计,让她变得愈发心硬。她开始反思自己的所作所为。

朝中虽无人再敢议论冯太后,但她能感受到大臣们眼中的惧怕与厌恶。冯太后意识到,她必须放下自己,以天下为重。

于是,在处理好自己的问题后,冯太后果断地让位于拓跋宏,从此深居简出。她派人四处寻访那位逃跑的太医,希望找到他解释自己的用意,保他全家平安。

这次意外让冯太后反思许多。她看清了自己多年来的盲目,开始学着放下,试图弥补自己犯下的错误。

太后的改变,也感化了拓跋宏。他逐渐参与到朝政当中,努力成为一个贤明的君主。在太后的智慧指导下,开始步入正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