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怒江一所中学内,突然从天上砸下来一颗重量高达500多吨,长约三米多高的巨石。巨石的突然“袭击”没有造成人员受伤,刚好降到了一个院子中央。这么多年过去了,巨石究竟从何而来,到现在也是一个未知之谜...... 3月19日凌晨两点半,云南怒江峡谷里刮着刺骨的寒风,福贡民族中学的教师宿舍区静悄悄的,李老师裹着厚棉被在床上翻来覆去。 她想去厕所又怕冷,正犹豫着忽然听见外头传来闷雷似的响动,这声音不像是打雷,倒像有人往院子里扔了个大麻袋。 她扒着窗户瞅了眼,黑乎乎的院子里好像多了个大家伙,可实在冻得慌,她缩回被窝继续睡了。 天刚蒙蒙亮,整个教师宿舍炸开了锅,二十多个老师挤在院子当中,盯着凭空出现的大家伙发愣——这是块足有三层楼高的青灰色大石头,上窄下宽活像颗放大百倍的西瓜子。 最稀奇的是它不偏不倚杵在院子正中间,北边屋檐被蹭掉块瓦片,其他建筑连墙皮都没擦破。 这事惊动了县里,地质局的专家开着吉普车赶来,拿着小锤子叮叮当当敲了半天,带队的王工推着眼镜说:"这石头少说五百吨,比咱们县粮库的存粮还沉。可你们瞅这地面,连个裂纹都没有,活像自个儿长出来的。" 他们带着样本回实验室,发现石头里头的石英、长石跟二十里外的碧罗雪山顶上一个模子刻出来的。 消息传开,附近寨子的老乡们提着腊肉米酒来看稀奇,七十多岁的傈僳族阿普扒着石头缝瞅了半天,突然拍着大腿喊:"这是山神爷送来的夫妻石!" 原来石头底下还垫着块老石头,两石相接的地方严丝合缝,跟拼积木似的,老人们都说地下那块是等媳妇的汉子,天上掉下来的是寻夫的婆娘。 学校张校长那阵子正犯愁,上头要调他去州里的重点中学,可看着院里埋头读书的傈僳族娃娃,他实在舍不得走。 石头落下的第二天,他蹲在石头边上抽了半包烟,突然把调令撕了个粉碎。 后来他跟老师们说:"这石头早不掉晚不掉,偏赶这节骨眼来,摆明是让我守着这群山沟里的金凤凰。" 县旅游局的人鼻子灵,没过半年就在院子外头拉了铁丝网。 原先的教师宿舍改成了展览室,墙上挂满石头照片和地质报告。 最显眼的位置贴着州立大学的调查报告,白纸黑字写着:"经碳14检测,该岩石形成于三亿年前,排除陨石可能性。滚落轨迹模拟显示,从碧罗雪山2000米处启动需经历17次碰撞转向,实际观测未发现运动痕迹。" 来看热闹的游客越来越多,有扛着地质罗盘的老教授,也有举着自拍杆的小年轻。 导游拿着大喇叭讲解:"大家注意看石头底部,跟地基石咬合得多紧!当年省里派直升机航拍,发现这石头落地后周围温度比别处高两度,冬天还能防霜冻......" 住在江对岸的怒族木匠和师傅,每年三月十九都要来石头跟前烧柱香,他说二十年前自家婆娘难产,接生婆让他在石头前磕了三个头,结果娃娃顺顺利利就出来了。 现在他儿子在昆明读大学,每次回家都要往石头缝里塞个硬币。 2015年世界自然遗产考察团来的时候,围着石头转了三圈,带队的英国专家拿着激光测距仪直摇头:"这不符合物理定律啊!" 他们在报告里写了整整八页疑问,最后建议就地保护:"或许地球母亲偶尔也想和我们开个玩笑。" 如今石头还在老地方杵着,表面被摸得油光发亮,县中学早就盖了新校区,但每年开学典礼,校长都要带着新生来这儿转一圈。 孩子们摸着凉飕飕的石头面,听着三十多年前那个神奇的夜晚,眼睛瞪得比怒江的鹅卵石还圆。 信息来源:百度百科——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奇石:飞来石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