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毛主席正乘坐专列到北戴河开会,途中发现女列车员面露愁容,毛主席得知她是被临时调来工作而不得不取消约会时,悄悄给她写了张纸条:“我给你打掩护。” 火车汽笛划破夜空,车轮与铁轨碰撞的节奏在1956年的夏夜里格外清晰。姚淑贤站在专列车厢的走廊上,双手紧握栏杆,眼神却飘向窗外漆黑的夜色。她的心绪像窗外的田野,起伏不定——明天,她本该在北海公园的湖边,与心上人小吕并肩漫步,可一纸突如其来的任务通知,将她的计划碾得粉碎。 就在她低头叹息时,一阵沉稳的脚步声从身后传来,她猛地回头,迎上了一双温和却洞悉人心的目光。 车厢里的灯光昏黄,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煤烟味。姚淑贤赶紧低头整理医务箱,掩饰自己的失神。 那脚步声的主人是毛主席,他身着灰色中山装,步伐不急不缓,身后跟着卫士李银桥。姚淑贤的心跳加快,她知道这次专列的任务是送主席去北戴河开会,但她无暇兴奋,只因心头压着一桩无法言说的遗憾。 “怎么了,小姚?看你心事重重的。” 毛主席的声音低沉而亲切,像长辈在拉家常。姚淑贤愣了一下,脸颊微微发烫。她性格直爽,平日里在专列上也敢和同事们开玩笑,可此刻面对主席的询问,她却有些手足无措。她犹豫片刻,还是鼓起勇气说了实话:“主席,我……我本来明天要和男朋友去北海公园的,可今晚突然接到任务,只能放他鸽子了。” 话音刚落,姚淑贤就后悔了。她一个二十出头的年轻姑娘,怎么能在主席面前说这些琐碎的私事? 她偷瞄了一眼,怕主席觉得她不务正业。可出乎意料,主席非但没有责怪,反而皱起眉头,语气里带着一丝歉意:“哎,这事儿是我没安排好,耽误了你们年轻人。”他顿了顿,又问:“你男朋友知道你有任务吗?” 姚淑贤摇摇头,声音低得像蚊子哼哼:“保密任务,我没法提前告诉他。他估计明天会在公园等我一整天……”她的声音渐渐弱下去,想到小吕站在湖边孤零零的身影,鼻头一酸。 毛主席听罢,沉默片刻,目光扫过车厢,似乎在思索什么。姚淑贤以为话题到此为止,赶紧找借口想溜回自己的岗位。可就在她转身时,主席叫住了她:“小姚,等一下。”他从桌上拿起一张白纸,提笔写了几行字,折好后递给她,笑着说:“把这个给你男朋友看看,他就不会怪你了。” 姚淑贤接过纸条,手指微微颤抖。她展开一看,上面是几行隽秀的字迹:“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踌躇。”她读过《诗经》,知道这首诗描绘的是恋人相思却不得相见的焦急心情。她的脸刷地红了,抬头看向主席,只见他眼中闪着促狭的笑意,低声说:“我给你打掩护,这事儿就咱们俩知道。” 那一刻,姚淑贤的心像被什么轻轻撞了一下。 堂堂主席,竟为她一个小小的列车员操心,还亲笔写下诗句为她“圆场”。她小心翼翼地将纸条揣进衣兜,郑重地点头:“谢谢主席,我一定保存好!” 专列在夜色中继续前行,车厢里安静得只剩轮轨的节奏。姚淑贤回到自己的小隔间,借着微弱的灯光反复端详那张纸条。她的思绪飘回三年前,第一次登上首长专列的场景。那是1953年的冬夜,她刚满二十岁,穿着崭新的铁路制服,满心憧憬地踏上这列神秘的火车。 当时她并不知道车上的首长是谁,只听说任务重大,保密纪律如铁。 那次任务中,她鼓起勇气通过卫士李银桥表达了想见首长的愿望。没想到,毛主席爽快地答应了。见面时,她紧张得一句话也说不出,倒是主席主动问起她的家乡、工作和家人,句句平常却让人如沐春风。 从那以后,她对主席的敬仰中多了一份亲切。 如今,三年过去,姚淑贤早已适应了专列工作的节奏。男友小吕是铁路系统的技术员,曾在西北的戈壁滩上参与兰新铁路建设,风吹日晒的岁月在他脸上刻下坚毅的线条。 他和姚淑贤的相识源于一次铁路系统的培训,两人一见如故。休息日,他们常约在北海公园,坐在湖边的石凳上聊工作、聊未来。 每次分别,小吕都会站在站台,目送列车远去,直到车尾的红灯消失在夜色中。姚淑贤则趴在车窗边,强忍着泪水,心里满是不舍。这次的北戴河任务,又是一次无言的告别。 任务结束后,专列返回北京。姚淑贤迫不及待地找到小吕,两人在北海公园的湖边重逢。夕阳洒在湖面上,波光粼粼。姚淑贤从衣兜里掏出那张纸条,双手递给小吕,语气里带着一丝羞涩:“你看这个。” 小吕接过纸条,仔细读着上面的诗句,眼神从惊讶转为感动。他抬起头,声音有些颤抖:“这是……主席写的?”姚淑贤点点头,将专列上的故事一五一十告诉他。 小吕握着纸条,久久不语,最后郑重地说:“这张纸条是宝贝,你一定要收好。主席这么关心咱们,咱得更努力工作!” 从那以后,这张纸条成了姚淑贤的珍藏。她将它夹在一本厚厚的笔记本里,每次翻开,都仿佛回到那个夏夜,听到主席那句温暖的“我给你打掩护”。 她和小吕的感情也在时间的淬炼中愈发坚定,最终步入婚姻殿堂,组建了幸福的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