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公公去世后,婆婆就在我家养老,逢年过节,两个小姑子就都回来团聚,前天是婆婆八十岁的生日,生日宴会上,两个小姑子举动,让我忍不住红了眼眶。 老公老家农村,家里兄妹三人,老公是家里的老大,下面有两个妹妹。我们住在县城,老公当高中老师,我在电业局工作,日子平淡安稳。大妹远嫁南方做服装生意,这些年跟着批发市场起早贪黑,微信步数常年霸占榜首;小妹在省城医院当眼科医生,经常凌晨还在微信群里回复患者咨询。平日里我们电话联系频繁,但隔着屏幕的问候,总比不上面对面的温度。 婆婆刚搬来那会儿,像株蔫了的绿萝。她总对着阳台发呆,手里攥着老家院子里摘的野菊花。我知道她是想家,便把她卧室墙上挂满老家的照片:晒谷场的金黄稻穗、门前歪脖子枣树、还有她和公公年轻时的合影。又特意在阳台搭了花架,种上她最爱的月季花。每天清晨,我推着她去北关公园,看晨练的老人打太极,听戏班子唱黄梅戏。渐渐地,她开始主动和人聊天,菜市场的摊主都认识了这个爱讲老故事的老太太,卖豆腐的老张甚至会特意给她留一块最嫩的豆腐。 八十岁生日那天,家里热闹得像过年。大妹带着南方的腊味和丝巾,说是特意挑的中国红;小妹抱着大束百合,花香混着孩子们的嬉笑,把客厅填得满满当当。饭桌上,婆婆盯着满桌的菜肴,突然抹起了眼泪。红烧鱼的热气模糊了我的眼镜,正当我想递纸巾,却见两个小姑子对视一眼,起身从包里掏出厚厚的本子。 大妹翻开本子,泛黄的纸页间夹着老粮票、糖纸,还有一张皱巴巴的奖状:“这是大哥高中得的‘三好学生’奖状,妈一直藏在樟木箱底。”她的声音有些发颤,“那年家里穷,连相框都买不起。”小妹则拿出一本相册,每张照片背面都写着工整的小字:2018年大嫂带妈看牡丹展、2020年冬妈学会用手机视频......“这些年我们在外面,全靠嫂子照顾妈。”大妹红着眼眶,小心翼翼取出账本,“这上面记着这些年给妈看病、买药的每一笔开销,连挂号费都清清楚楚。” 我愣住了。那些账本是随手记在旧笔记本上的,想着方便两个妹妹了解婆婆的情况。有次婆婆住院,我怕她们担心,特意拍了每日账单发在家庭群里,没想到她们竟全部打印出来,装订成册。小妹突然从包里掏出个存折:“嫂子,我们商量好了,以后每个月往这里存一笔钱,就当是感谢费。” 我慌忙摆手拒绝,余光瞥见婆婆紧紧攥着那张奖状,指节泛白。夜里,我轻手轻脚收拾厨房,听见婆婆房间传来低低的交谈声。“妈,你别多想,我们给嫂子钱,也是想让她日子轻松些。”大妹的声音隔着门板有些闷,“这些年她放弃旅游、放弃聚会,连跳广场舞的时间都没......”“可她照顾我,从来没提过钱......”婆婆的叹息声像根细针,扎在寂静的夜里。 躺在床上,窗外的月光洒在床头那张全家福上。照片里,我们五个人笑得灿烂,背后是老家的老房子。这些年,我推着婆婆逛过无数次公园,陪她熬过十几次住院,听过她讲年轻时走十几里山路去上学的故事,也接过她偷偷塞给我的煮鸡蛋。在我心里,这些琐碎日常是千金不换的珍贵,可小姑子们坚持用金钱表达感激,说是“理所应当”。 月光越来越亮,照得衣柜镜子泛着冷光。我不禁问自己:当亲情遇上金钱,真心的付出究竟该如何衡量?是用账本上的数字,还是那些无法量化的陪伴与牵挂?如果收下这份“感谢费”,会不会让原本纯粹的感情变得复杂?可若是拒绝,又该怎么让小姑子们明白,有些温暖,从来就不是能用金钱交换的?
猜你喜欢
邻居婆婆不幸去世了,公公婆婆拿了100块钱去吃酒,我和老公也跟着去了,老公的弟弟
2025-05-13
公主厨房
做婆婆总结出来的经验,必须备上!一、儿媳妇喊不喊“妈”,不要强求,无关要紧的
2025-05-11
梁宇泽呀
我一直都不想和公婆同住一个屋檐下,奈何老公不同意,非要他爸妈住在一起,我一和他说
2025-05-09
罗逸辉呀
同事妹妹和她老公打架,打到了婆婆那里,同事和婆婆告状,老公天天打牌打到半夜五更回
2025-05-13
端木子淳说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