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广西一小伙散步至烈士陵园后,注视着一块块烈士墓碑,突然发现很多墓碑上都缺少了一样东西,这一发现,意外地让他重新找到了生命的意义。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2022年的广西,空气里弥漫着南方的湿热,年轻的陈光却觉得心里空荡荡的,像被掏走了一块,他二十多岁,日子过得不算差,可总觉得生活像一潭死水,没个方向。 他试过埋头工作,试过跟朋友喝酒侃大山,可那种迷茫,像影子似的,怎么甩也甩不掉,为了让心里透口气,他开始四处溜达,走街串巷,漫无目的。 某一天,他信步走进靖西的烈士陵园,脚下的石板路咯吱作响,阳光穿过松柏,斑驳地洒在墓碑上,这一走,像是踩中了命运的某个开关,彻底点燃了他的人生。 陵园静得出奇,墓碑排列得像士兵列队,整齐得让人心里一肃,每块墓碑上刻着烈士的名字、生卒年月,有的还有“特等功臣”的字样。 可陈光的目光停住了——这些墓碑上,照片的位置空空荡荡,只剩冷冰冰的文字,他站在一块墓碑前,盯着那个空缺,脑子里像被什么撞了一下。 这些烈士,年纪轻轻就为国捐躯,他们的面容呢?他们的故事呢?难道就这么被时间埋了?那一刻,他的心像被点燃的柴火,烧得滚烫,他想,这些英雄不该只是名字,他们的模样、他们的牺牲,得让后人记住。 这念头像一颗种子,在他心里生了根,陈光决定干件大事——给这些墓碑找回烈士的照片,让他们的脸庞重现。 他知道这事不简单,可他不想再浑浑噩噩地活着,烈士们的牺牲,像一面镜子,照得他那些小烦恼渺小得可笑,他要为他们做点什么,也为自己找条路。 找照片的日子,比他想的还难,他先找到陵园管理处,嗓子都说干了,才要到几份烈士家属的联系方式,他挨个写信、打电话,有时候托朋友帮忙打听。 有回音的少之又少,很多家属早就搬走,电话号码成了空号,他不死心,又跑去烈士生前的部队,翻档案、找老战友,甚至在网上发帖求助,每次有线索,他都像抓住了救命稻草,使劲追。 功夫不负有心人,照片一点点凑齐了,有的照片皱巴巴,像被攥在手心里多年;有的泛黄模糊,像是从旧箱底翻出来的,每张照片背后,都是一个鲜活的生命,陈光捧着这些照片,眼睛酸得厉害。 光有照片不够,墓碑上的照片得经得住风吹雨打,他找人修复模糊的照片,放大、调色,仔仔细细,像在雕琢珍宝,烤瓷像的制作费不便宜,他算了算,300张得花6万多块。 他把自己的积蓄掏了个底朝天,还差点不够,他没开口求人,自己咬牙顶上,朋友问他图啥,他笑笑,说这事值。 烤瓷像做好了,亮晶晶的,烈士们的面容清晰得像能说话,他拒绝了家属寄来的捐款,觉得这事是自己的使命,掺不得一点杂质。 那天烈日当头,陵园里热得像蒸笼,陈光和两个朋友,捧着300张烤瓷像,站在墓碑前,汗水顺着额头往下淌,衣服湿透了贴在背上,他们一张一张地把照片粘上去,手指因为胶水黏得发涩。 烈士们的脸庞渐渐浮现,有的眼神刚毅,像要冲锋陷阵;有的嘴角带笑,温暖得像邻家大哥;还有的青涩未脱,像是刚从学校走出来。 每贴上一张,陈光心里就多一分踏实,他仿佛看见当年的战场,烈士们喊着口号,迎着枪林弹雨往前冲,那一刻,他觉得自己渺小又伟大,之前的迷茫,在这些英雄面前,化成了满心的敬畏。 事情传到网上,火得一塌糊涂,有人叫他“最帅的逆行者”,夸他干了件大好事,可网络像个大染缸,什么声音都有。 有人说他作秀,博眼球;有人质疑他没经过家属同意,擅自行动;还有人阴阳怪气,说他是道德绑架,这些话像针,扎得他心口生疼。 刚开始,他还一条条回复,解释自己的初衷,后来,恶意的评论像潮水涌来,他回不过来,也不想回了,夜晚,他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脑子里全是那些刺耳的话。 他问自己,这事还值不值得干?可一闭眼,他又看见那些墓碑,看见烈士们的目光,坚定得像在鼓励他,他咬咬牙,决定不管别人怎么说,这条路得走下去。 时间一天天过去,陈光没停下,他继续找照片、做瓷像,陵园里的墓碑一张张有了“脸”,他不再是那个迷茫的年轻人,烈士们的故事给了他方向。 他觉得自己像一盏灯,被点亮了,也想把这光传下去,每次有人来陵园祭扫,看见那些照片,听见烈士的故事,他都觉得值了。 陈光的故事,像一颗石子丢进湖里,荡起圈圈涟漪,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烈士陵园,聊起那些被遗忘的英雄,有人说,他用行动回答了一个问题:和平年代,我们还能为英雄做点啥? 陈光没想这么多,他只知道,那天走进陵园,像是撞开了命运的门,从迷茫到坚定,他找到的不只是烈士的照片,还有自己活着的意义。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说出您的想法! 信息来源:潇湘晨报——小伙自费数万元制作烈士烤瓷像,称“想一直做有意义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