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向印度订购24艘巨轮,价值十亿美元,它为何不找中国买呢?奇怪,大俄跟中国的关系明明这么好,可是却向印度订购了24艘巨轮,总价10亿美金,按理说,中国完全可以满足大俄的需求,那大俄为何不找中国来买呢? 俄罗斯这次找印度买船,背后的弯弯绕绕其实挺有意思的。 咱们先从钱袋子说起,俄乌冲突后,俄罗斯被西方制裁,美元欧元都不好用,只能用本币结算。而印度买了俄罗斯大量石油,支付了大量卢比,结果俄罗斯手里拿着几千亿卢比花不出去。 为啥?因为卢比在国际市场流通性差,并且印度能出口的东西太少了!除了香料、纺织品,像样的工业品没几个。就在这时候俄罗斯一拍脑袋,注意到了印度海军演习中,一艘能在零下30度破冰航行的新式货轮,干脆用卢比买印度船吧!既能盘活这笔死钱,还能让印度尝到甜头,何乐而不为? 再说印度的性价比。印度造的船虽然技术不如中国,但胜在便宜,报价比国际市场低15%-20%。 俄罗斯现在被制裁得紧,能省则省了。而且印度船厂擅长建造符合国际海事组织(IMO)新规的环保型船舶,其采用的LNG双燃料系统恰好满足俄北极航运需求。中国虽然造船业全球第一,但订单早就排到2027年了,根本没空接俄罗斯的急单。 政治层面的考量更有趣。俄罗斯和印度的关系表面上“特别优先”,实际上是互相利用。印度在俄乌冲突中保持中立,还偷偷倒卖俄罗斯石油赚差价,这对俄罗斯来说很重要。 如果俄罗斯不买点印度货,印度很可能被美国拉拢过去。毕竟印度是 “印太战略” 的核心成员,美国一直在拼命拉拢它。俄罗斯这招“经济捆绑”,你帮我消化卢比,我给你订单,咱俩谁也离不开谁。 国际方面也是关键因素。西方对俄罗斯的制裁几乎覆盖了所有领域,欧洲、日韩的造船厂都不敢接单。中国虽然能造,但很多关键设备依赖西方技术,比如发动机、导航系统,一旦被制裁波及,交付风险太大。印度就不一样了,它不受制裁影响,用卢比结算还能绕过美元体系,安全又省心。 这事说白了,就是国际政治里“各取所需”,俄罗斯通过购买印度船舶,既消化了外汇沉淀,又获得急需的航运能力,更关键的是在"全球南方"筑牢战略支点。 参考信息源: —观察者网—印度防长辛格:印度决定扩大与俄罗斯的合作,将永远与俄方站在一起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