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2003年,陕西一女子从破木桥摔下,造成半身瘫痪,丈夫为了还债不得不外出打工,可

2003年,陕西一女子从破木桥摔下,造成半身瘫痪,丈夫为了还债不得不外出打工,可妻子却无人照顾,不料,4岁的女儿站了出来照顾她,本以为会换来全家圆满,谁知6年后,丈夫又组建新的家庭,而女儿接下来的一系列举动更是感动了全中国,被评为全国特别关注“最美孝心少年”......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在山阳县医院的康复科实习时,马佩瑶总是第一个到诊室,也总是最后一个离开,白大褂的胸口别着一枚学生证,口袋里却常年揣着一本小笔记本,别的实习生记录的是病例分析和治疗流程,她的本子上,却密密麻麻写着按摩手法、药材配伍,还有从老中医那儿问来的方子,她说,那是给母亲准备的。   很多人不知道,这个安静专注的年轻女孩,曾经是山阳县远近闻名的“孝心少女”,她的故事,始于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农村夜晚。   2003年秋天,山阳县的夜格外早,天色刚黑,吴新兰和丈夫就收了摊,挑着卖剩的豆腐往家赶,路过村外那道独木桥时,吴新兰的布鞋被翘起的木刺勾住,身体失去平衡,直接栽进了三米多深的沟渠,等送到县医院,检查结果无情地宣判:腰椎粉碎性骨折,下半身彻底瘫痪。   家里原本就不富裕,治病的五万元压得一家人喘不过气,只得把三间土坯房抵押给亲戚凑钱,丈夫没说话,只是在屋檐下抽了一夜旱烟,天还没亮,就带着两个冷馍出门打工去了,家里只剩下了四岁的女儿和卧床不起的母亲。   四岁的小马佩瑶,一夜之间成了家里唯一的“壮劳力”,那年冬天,她第一次站在灶台前煮粥,踩着板凳才能够到锅沿,锅铲比她的胳膊还长,粥煮糊了,锅底黑了一圈,但母亲却红了眼眶,她学会了淘米、烧火、做馍馍,也学会了给母亲擦身、翻身、倒尿盆,毛巾拧不干,她就用自己的棉袄垫在湿掉的床单下,那个还没灶台高的小姑娘,每天在院子里晾衣服,风一吹,衣裳像风筝一样晃荡。   村里人看不过去了,村支书召集大伙儿开了个会,东家送过来半袋面粉,西家拎来几棵青菜,连年过八旬的张奶奶也拄着拐杖送来二十个鸡蛋,王大夫每月上门换药,总能看见那个扎着羊角辫的姑娘在屋里屋外忙个不停。   时间在柴火和药渣的气味中一天天过去,2009年冬天,父亲终于从外地打工回来,他站在门槛外,没有进屋,手里捏着一个蓝皮本子,那是离婚证,母亲捏着本子,神情木然,父亲走了,屋外的拖拉机声越走越远,那天,佩瑶一个人在菜园里摘茄子,指甲缝里全是泥,晚上,她在账本上写下:“王叔家借的五百块要还,娘的中药还差三副,”   生活,不会因为一个孩子的懂事就变得容易,上初中的日子更难了,佩瑶每天五点起床,先给母亲熬药,再做早饭,喂饭、收拾碗筷,才背起书包往学校跑,常常顾不上吃饭,就啃两口冷馍当早餐,老师发现她总是迟到,作业却工整得像印刷体,第一次期中考试,她的名字出现在红榜的第三行。   2012年春天,县残联送来一辆轮椅,佩瑶花了三天时间,把家里的门槛削成斜坡,又用碎砖把院子垫平,推着母亲出门那天,阳光暖洋洋地洒在村口的老槐树上,地里的麦苗正返青,吴新兰坐在轮椅上,望着春光,听见身后的女儿在轻轻哼着学校新教的歌,那一刻,她感觉自己活了过来。   最难的,是如厕问题,佩瑶背着母亲上下床、进出厕所,十四岁的女孩,背起一个成年人,像一只小蚂蚁在搬山,有一次脚底打滑,母女俩摔成一团,佩瑶膝盖磕得血流不止,却还笑着说:“门槛又矮了点呢,”   她在房梁上钉了个铁环,母亲可以拉着它慢慢移动,屋子里,窗台上摆着“三好学生”的奖状,墙角堆着整齐的药盒,灶台上贴着一张作息表:“五点熬药,六点做饭,七点温书”,来走访的扶贫干部看后拍了十几张照片,不久,县里批准了每月四百元的低保。   2014年,央视的摄制组来到她家拍纪录片,佩瑶正蹲在院角洗床单,编导问她,怎么坚持下来的,她头发贴在脸上,抬头时只说了一句:“我娘在,家就在,”这句话被剪进《最美孝心少年》的颁奖词里,领奖回来,她把奖杯塞进了腌咸菜的坛子,第二天,依旧天不亮就起床烧火做饭。   她从不觉得自己比别人特别,但她知道,她必须比别人更努力,高中因为离家远,她租了间屋子,把母亲也接去同住,白天上课,晚上回来照顾,日子再紧,也不曾耽误学习,她考上了大学,选了医学专业,她说,想学本事,给娘看病。   如今在医院实习的她,依旧保持着一贯的勤奋,午休时间也不闲着,拿着笔记本请教老师按摩的技巧,下班回家,她会先给母亲擦背、按摩,再做饭,厨房里,锅碗瓢盆有序地响着,四菜一汤的香气飘进院子。   信息来源:(中国文明网——马佩瑶 孝心少年背着瘫痪母亲上学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