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特朗普降药价政策对创新药产业的影响分析

(转自:ETF炼金师)

上周全指医药卫生指数上涨0.56%,表现明显落后于上证综指的1.92%涨幅。按照中信一级行业分类,医药板块在整体市场表现中显著滞后,尤其是国防军工、通信、机械等多个行业均大幅跑赢上证综指。

五一假期后的消费数据超预期,带动了整体市场的上涨,尤其是消费和科技领域。与此同时,国内外多个因素的交织,促成了国防军工股票的强劲表现。国内政策方面,国新办发布了一系列金融政策,证监会重申了汇金的稳定市场职能。在国际市场上,4月我国出口同比增长8.1%,非美市场表现尤为强劲。尽管美联储在5月决定维持利率不变,但对滞涨的担忧仍然存在,英美之间虽然达成有限贸易协议,但保留了10%的对等关税。

医药板块的落后主要是由于资金流动性导致的行业轮动,基本面并没有显著变化。尽管整体表现逊色,消费医疗板块的表现相对较好,医疗器械领域内与人工智能相关的股票也有所上涨。从子行业的角度来看,消费医疗、医疗器械、疫苗与中药等细分领域都表现优于整个医药卫生指数。

在创新药方面,上周某港股创新药企业发布了一季报,业绩表现强劲,核心产品的放量显著推动了收入增长,年内扭亏为盈的可能性进一步增强。国内市场方面,年报和一季报已在节前披露,整体来看,医药行业仍处于新旧增长势能的交替阶段,受到周期性因素影响的疫苗、仿制药及中药等细分市场表现较为平淡,而创新药和高值耗材则显示出更高的业绩增速。

在CXO板块中,临床CRO由于市场投融资环境低迷,业绩承压,而CDMO也因高基数以及宏观环境的影响面临困难。然而,预计在2025年第一季度,该行业将恢复正增长,尤其是一些龙头公司在海外订单及新兴业务上将取得快速发展。医疗器械行业的收入和利润增长在2024年预计会有所改善,但目前渠道库存尚在消化中。与此相比,高值耗材的市场需求较为稳定,成长性较强。

消费医疗行业的增速主要受到整体消费环境的影响,眼科、牙科及生长激素等领域在第一季度实现了较快收入增长,但需继续观察二季度的表现。中药行业的增速受到高基数的影响,表观增速承压,但龙头企业依旧展现出较强的经营韧性。血制品行业因产品价格调整,增速有所放缓。化学原料药经历去库存周期后,供需关系逐渐恢复,部分产品线的价格上涨,推动了业绩的改善。

药店行业在经历了关店潮后,主动进行产能调整,龙头药店通过精细化管理与门店结构优化,稳步推进成本降低与效率提升。未来的医药行业增长潜力仍然集中在创新药上,创新药产品管线的收获期刚刚开启,预示着未来几年产业景气度将逐步上升。

近期,特朗普政府发布的降药价行政令引发了市场的广泛关注。特朗普在媒体上声明将推动美国药价下降30%至80%,并在随后发布了相关文件,指责美国药价过高,并提出在30天内向药企传达最惠国价格目标,180天内若未见成效将强制实施包括允许从外国进口低价药品在内的规则。尽管美国医疗系统复杂,商业保险比例较高,但该文件并未涉及具体降价措施,市场反应较为乐观,周一美股XBI指数反而上涨,龙头药企股价亦随之回升,显示出市场对政策的非悲观预期。

从过去两年多的市场回顾来看,创新药始终是行业内的亮点,尽管在股价上港股的表现更为耀眼,但市场风险提示的必要性依然存在。尽管在产业上升期,风险提示可能易被忽视,还是需要对政策、资金流向进行持续关注。投资者应采取定投等稳妥的投资方式,顺应产业趋势,未来仍可保持乐观的投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