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我军一位战士被两名越南女士兵抓走,不料越南女兵却却对他说:“你不要害怕,我们只是想让你当压寨丈夫。” 1992年深秋,中越边境线附近的小镇上,一家不起眼的杂货店前,店主黄干宗静静地望着远方若隐若现的山脉,目光中流露出复杂的情绪。今年已经是他回到祖国的第一个年头,十三年的异国他乡生活恍若一场梦。他常常会想,若不是那个雨夜的伏击,他的人生会是怎样的轨迹? "黄老板,再来两瓶啤酒!"几个顾客的呼喊将他拉回现实。黄干宗麻利地从柜台下取出两瓶冰凉的青岛啤酒,瓶盖上"中国制造"几个字在阳光下闪闪发亮。正是这几个小小的字,一年前彻底改变了他的命运。 黄干宗出生在广西亭子村,这个紧邻越南边境的小村庄,从小他就能听到村里老人们聊起中越之间的故事。 胡志明去世后,越南的黎笋集团在国内掀起排华浪潮,边境地区更是频频发生越军枪杀中国边民的事件。1979年初,当国家决定进行对越自卫反击战时,黄干宗毫不犹豫地报名参军。 "咱们亭子村的后生,对边境地形最熟悉,就安排你去后勤运输队吧。"征兵的军官拍着他的肩膀说。就这样,黄干宗成了一名民兵,负责运送补给物资到前线。 1979年2月的一个夜晚,黄干宗带着五辆卡车,载满了粮食、水和医药物资,计划驶入越南境内50公里的一处营地,同时接回一批伤员。为了避开越军的巡逻,他们选择在凌晨两点出发。 "到了望月坡要特别小心,那里地形复杂。"出发前,连长特别叮嘱。 黄干宗至今仍清晰记得那一夜——月光下的山路,发动机的轰鸣声,战友们低声的交谈。当车队驶过望月坡时,一声巨大的爆炸瞬间打破了夜的宁静。最前面的卡车被地雷炸翻,紧接着四面八方响起密集的枪声。 "有埋伏!快撤退!"黄干宗大喊着,抓起步枪开始反击。但民兵们毕竟不是正规军,面对有备而来的越军,处境十分被动。在混乱中,一颗子弹击中了黄干宗的左肩,剧痛之后,他的意识逐渐模糊。 "生死有命..."这是他昏迷前的最后一个念头。 黄干宗醒来时,一阵刺痛从肩部传来,他发现自己被绑在一张简陋的木床上,周围是陌生的木屋环境,透过窗缝能看到外面茂密的热带雨林。他挣扎着想起身,却扯动了伤口,疼得他忍不住叫出声来。 门外洗衣服的声音突然停了,两个年轻的越南女子闻声走进屋内,她们穿着朴素的布衣,手上还沾着肥皂泡沫,正微笑着打量着黄干宗。 "你们是谁?为什么把我绑在这里?"黄干宗急切地问道,内心充满了恐惧和疑惑。 两名越南女子用越南语交谈着,黄干宗一句也听不懂。虽然他从小在中越边境长大,但对越南语几乎一窍不通。这时,他猛然意识到自己的处境——他成了战俘。 最初的几天,黄干宗拒绝进食,担心食物中有毒。他甚至考虑过电影中看到的咬舌自尽,但真要放弃生命,他还是犹豫了。毕竟生在和平年代的他,对死亡有着本能的恐惧。但令他意外的是,这两个越南女子对他的态度异常友好。 她们细心地照料他的伤口,用温水为他擦拭身体。在雨林潮湿炎热的气候中,这样的照顾对防止感染至关重要。每天,她们还会准时送来热腾腾的饭菜。饥饿终于战胜了恐惧,黄干宗开始吃这些简单却让人满足的食物。 随着时间推移,他的伤势逐渐好转。两名越南女子也渐渐放松了警惕,上厕所时不再用绳子绑着他,原先持枪看守的习惯也慢慢取消了。黄干宗见状,开始计划逃跑。 一天上午,趁着其中一个女子没带枪跟着他去上厕所,黄干宗突然撒腿就跑,冲向远处的雨林。他感到一阵自由的喜悦,但好景不长,跑出两百米后,他掉入了一个猎人的陷阱中。 一个小时后,两名越南女子找到了他。其中一位用蹩脚的汉语说:"你为什么要逃跑?" "这里又不是我的家,我要回家去,家里还有我的父母。"黄干宗倔强地回答。 "这里你跑不出去的,外边都是茂密的雨林,如果没有人带领,你一个人根本出不去。" 见黄干宗沉默不语,她继续解释:"其实,我们两个也不是什么越南军人,我们也是被强征过去当兵的,趁乱跑到了雨林当中躲了起来。我们也不喜欢打仗,把你留在这里就是觉得你长得很帅,想让你留在这里做我们两个的丈夫,你放心我们一定会好好对你的。" 黄干宗震惊地瞪大了眼睛。给这两个越南女兵当丈夫?这个想法让他既困惑又难以接受。但两名女子并没有因他的冷淡而生气,她们只是将绳子扔下来,帮他脱困,然后带他回到了营地。 慢慢地,黄干宗发现在黎氏萍和阮氏英坚强外表下,有着温柔体贴的一面。她们一起打猎、种菜、建设家园,日子虽然简单,却也充实。渐渐地,黄干宗开始接受这个奇特的安排,并与两位越南女子组建了家庭,生下了两个女儿。 这样的生活持续了十三年,直到1992年那个改变命运的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