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业内大咖共议「何以好房」,深解好房子关键词与发展趋势

为积极响应国家关于好房子建设的新要求,推动住宅建设高质量发展,5月13日,由上海市房地产行业协会指导、凤凰网房产主办的“何以好房”科技大会在上海隆重启幕。

圆桌环节,第一太平戴维斯中国区住宅销售部主管、高级董事唐华作为主持人,与绿城华东区域集团副总经理、营销客研中心总经理缪川,上海城投市场部总经理穆大谦,招商蛇口上海公司常务副总经理赵清宇,龙盛置地营销总监付波开启了一场深度讨论。

“好房子”到底应该如何定义?

唐华:住建部发布国家标准《住宅项目规范》5月1日正式实施,标志着我国住宅建设标准迈向更高水平。今天大会的主题是“何以好房”,很荣幸有机会与业内的各位大咖一起讨论对“好房子”的见解,那么如何定义“好房子”呢?

缪川:积极响应好房子建设,绿城2023年提出好房子体系,提取出“高颜值、极贤惠、最聪明、房低碳、全周期、人健康”六大要素,这也是绿城产品力的战略支点。我们也一直希望紧跟居住变化和消费者要求,满足人们对好房子的需求。

穆大谦:做房子要带着“代代相承”的意识去做,好房子要值得传承和存留。所以我认为好房子的一个关键词是“共生”。

上海城投1993年成立,2000年后开始加速打造地产产品,打造过程中更多考量作品的传承性,以及能否为城市留下什么东西。由此,我们很重视对在地文化的挖掘,与周边环境共生,再生城市相关历史文化。同时,我们“拥抱新技术”,很早试点了AI在地产项目的应用,打造值得回味的作品。共生性体现出来后,项目就是空间和时间的融合。

赵清宇:招商蛇口至今在上海已经落地12个项目,在目前公司的体系中我们更看重的是“业主需要什么”。例如我们现在也在研究低碳环保材料的使用,智能化应用于业主生活的细节,如何打造让邻里互动更融洽的环境等等,以助力实现从好房子到好生活的转变。

付波:好房子是随着业主生活一起成长的空间,这个空间不仅要灵活性、舒适贴心,也需要邻里友好等社区需求,因而项目不仅要从硬件上满足业主的物质需求,也要更多考量从运维和软件方面满足业主的精神层面需求。

绿城上海如何追求“好房子”?

唐华:近日绿城30周年“一号作品”潮鸣东方120套房源开盘当日售罄,且再次刷新了徐汇滨江的新房单价。回首2024,绿城在行业首推“好房子”企业标准,以《申江三部曲》、《繁花三章》多部系列作品,与城市发展方向同频,共融海派生活。请问在上海西岸的价值坐标之上,招商如何进一步展现绿城对好房子及高品质生活的追求?

缪川:绿城内部一直在要求“读城、读地、读人”,就是要有足够的土地认知,与城市共生。高端的住宅设计一定不是设计的堆砌,而是能体现居住者对生活的理解。希望慢慢消融项目基于土地本身的边界,与城市更多产生融合,这是与居住人群的趋势有关联。

与此同时,我们也希望这个地产项目能像“生活策展”,做到艺术、社区、生活的共融,把社区的日常和“艺术性”相结合。

上海城投如何“中园西邸”建好房?

唐华:上海城投作为城市更新的先行者,从延续衡复历史文化风貌的「思南公馆」、到老城厢的历史文化风貌项目「露香园」,再到“虹桥路历史风貌区”的「青溪雲邸」,创新着“中园西邸”国际海派当代居住生活方式。

请问上海城投如何使“好房子”具有鲜明的上海印记的同时,又能同频全球的高端居住理念?

穆大谦:首先是共生。从思南公馆到露香园,底层逻辑都是在地文化的挖掘。上海是一个很有文化底蕴和独特味道的城市,上海每一个区、街道、里弄,甚至每一套房子可能都有自己的故事在里面。上海城投扎根上海,对这些文化是非常重视的。

但要注意,不能为了风貌而做风貌(项目)。例如西郊青溪雲邸,看起来不像风貌,但其实它是充分体现上海西郊特色的一个风貌产品,能够更好诠释当地人民群众的特色和生活需求。

有些业主可能是想把房子传承50年、100年的,所以也要考虑“再生”的这么一个更长久的、可持续发展的房子打造理念。

此外,城投也在积极学习研究“新生”的概念,积极和同业共创,根据现代人的需求、变化中的居住需求,去创新居住产品。

招商蛇口如何在上海持续迭代产品力?

唐华:招商蛇口深耕上海22年,产品力的基因逐渐被显性化,在楼市的「吸睛效应」越来越强。持之以恒的创造力和产品力构成了属于招商蛇口的「好房子」样板。请问招商蛇口如何持续推进产品力和创新力的迭代升级?

赵清宇:对业主来说,买的是房子但“生活”才是最终目的。所以招商打造产品会更多考虑人的需求和细节要求落到细处。

以招商蛇口“玺”系项目为例,这个系列已经发展了10年,在每一个项目中有持续研究和创新,我们要求做到“一玺一定制”。所以持续更新迭代是招商蛇口一直的要求。

举个例子,2024年9月招商蛇口在静安拿地,项目很难以既有产品系去做,所以这个项目独特创造了自己的一套产品体系。

2023年以来,上海消费者明显更加在意产品,所以开发商越来越卷产品,迭代更新越来越快,招商也将持续围绕好房子做突破。

龙盛集团如何以产品丰富城市多元场景?

唐华:在上海苏河湾的建设和开发当中,新生力量龙盛集团给到城市带来了众多惊喜。龙盛湾上,作为现象级的人居标杆,践行好房子的品质要求,定义了新兴时代的生活方式。请问龙盛集团是如何结合“审美设计、创新理念、品质追求”打造更加丰富多元的城市生活场景?

付波:龙盛是一家具有制造业基因的公司,所以我们从一开始会很重视产品品质的研发和打造。同时,龙盛的项目非常注重对年轻业主的关注,我们也在寻求年轻用户。业主年轻,意味着丰富性和多样性的需求,与年轻业主的“互动”本身也会碰撞出新的价值。

例如,顺应业主的长远可能性需求,我们在房屋预留了多变空间,以便能满足业主未来需求的可能改变。我们对业态也很重视“相互赋能”,住宅、办公、酒店、业主街区的融合,能够给业主创造工作和生活更多弹性空间,可调整部分的预留也有利于在更长时间“留下”客户。

“好房子”如何平衡在地性和全球化?

唐华:大家是如何理解“好房子的在地性和全球化”?在好房子的打造过程中,如何实现及验证先进的理念、技术和服务,提升“好房子”的国际化水平?

缪川:绿城的“潮鸣东方”产品系本身就是国际化和在地化融合的产品体系,这次上海项目还更强调与社区共生息,做出对社区更有贡献的项目。项目的特色融合西岸这个区域的特色,邻里友好、精致烟火、自然友好等都是我们希望在项目表达出来的。

穆大谦:企业对好房子的理解一定会体现在项目上。用我们项目口号来说就是“代代相传上海心”,上海城投作为在这个区域耕耘了20年的企业,一定会持续去研究传承的落地。在研究过程中,可能会有很多不足,但我们希望用作品来回答市场。

付波:龙盛一直有研究香港、伦敦、纽约等有优秀历史建筑旧改案例的城市,这些研究对我们再回来研究和打造自己的产品很有启示。例如,我们注意到环境肌理对人的影响,这是我们在房屋预留“弹性空间”的一个启发。我们认为还是应该更多关注人的需求,并且是变化的需求,来快速升级自己的产品。

未来5年“好房子”如何进化?

唐华:用一个关键词预言未来5年“好房子”的进化方向。

缪川:融合和共鸣。我们做潮鸣东方时就想到项目应该能够和“黄浦江”的船鸣有呼应,与城市与街道有融合。

例如,现在我们越来越多关注开放空间、城市公园,这是好现象;现在人民对“人均绿地率”也更加关注,因为某种意义上既代表了市民的幸福指数。所以我们做项目,也要关注到这些变化和要求,与城市融合与需求共鸣。实际上,科技应用也是希望能够让人在空间中的居住场景变得更加便捷。

建筑终究是媒介,在此基础上,人和城市、人和社区、人和自然能最终形成深度共鸣。

穆大谦:共生、再生、新生;生生不息,代代相传。

赵清宇:好房子的调整和迭代更多要依照人的需求来进行。

付波:关键词是“有温度”。未来科技一定会更新、材料一定会迭代,但房子始终是服务于人的,建筑是给客户的一个空间,而不是冷冰冰的建筑。所以希望房子能给消费者提供的是一个活的生活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