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吕正操赴美邀请张学良回国,张学良:可以但必须约法三章

虹摄库满天飞 2025-04-12 15:25:44

【前言:】

1991年,张学良以前的部下吕正操,在纽约终于和多年未见的老长官张学良碰了头。这两位年轻时分别,到老才重逢的老朋友,终于见上面了。他们赶紧握手、搂抱在一起,好一会儿都激动得说不出话来。

这次吕正操过来,其实还有件事情要做,那就是想请张学良回到国内。他从兜里掏出了邓颖超给张学良的亲笔信,还顺便带上了中央对他的关心话。张学良接过信,一字一句地认真看了起来,之后眼眶红红的把信折好收了起来。他叹了口气说:“你跟邓女士说,只要有机会,我一定会回来。但咱们得先把事儿说明白,得有几个规矩!”

挺遗憾的,张学良到最后都没能回到大陆,这到底是因为啥呢?

【三日之约竟变成半个世纪】

吕正操上将和张学良是同一个地方的人,他曾经是张学良的手下,更是张学良非常要好的朋友。他们俩一起工作了十多年,关系好得就像亲兄弟一样。

吕正操的老家在辽宁海城唐王山后村,村里头有条南满铁路,直接从村子中间穿过去。要是想从村东头走到村西头,那就得翻过这条铁路。而且啊,那时候日本人老来欺负村里人,大家日子都不好过。

一听到张学良是个思想前卫,管理军队挺开明的年轻人,吕正操立马就动了参军的念头。靠着远房亲戚的帮忙,吕正操满心都是保卫国家的信念,加入了东北军,在张学良的手下当起了兵。

有次招聘文书时,吕正操的字写得特别好,在一堆不识字的人里头,就他一个有学问。因为他的字写得既整齐又好看,而且办事情也很稳重,张学良特别看重他。所以,吕正操就被提拔到旅部副官处,专门负责文书工作。

张学良瞅见吕正操是个人中龙凤,就提议他去考讲武堂。吕正操也挺给力,没多久就从讲武堂出来了,在那儿他学了不少东西,像数学啊、几何啊、化学啊,还有英语这些课程。

不过,吕正操在讲武堂学完以后,就决定不干军职,直接回家去了。为啥呢?因为他发现奉军里头派系斗争太厉害,心里头特别失望。军队跟他想的不是一码事,所以也没必要再待下去了。

吕正操离开后,张学良觉得这样的人才不能白白流失,于是赶紧派人去请他回来。原本张学良打算让吕正操当师长,但有人眼红吕正操,从中作梗。没办法,张学良只能先让吕正操做了个少校副官,留在自己身边帮忙。

经过长时间的相处,他俩的关系从领导与被领导,慢慢转变成了好朋友。他们有着一起打日本鬼子的共同目标,感情好得就像亲兄弟一样。

之后,吕正操被安排去南京陆军大学深造,进修高级课程。那会儿,有人对东北军的学生出口不逊,说他们是什么“亡省奴”。吕正操一听这话,火冒三丈,上去就把那人揍了一顿。这事儿被国民党逮个正着,他们趁机大肆宣扬。张学良怕这事儿给吕正操惹麻烦,赶紧把他调回了自己手底下。

1936年那会儿,张学良被逼无奈,替蒋介石扛下了“不抵抗”的黑锅,被东北的老百姓骂得狗血淋头,心里头那叫一个苦啊。他其实做梦都想抄起枪跟小日本干一架,可这里头的苦衷,也就他和吕正操心里清楚。张学良有次眼眶泛红地跟吕正操讲:“我誓要让大伙儿瞧瞧,我定会跟日本鬼子死磕到底,到时候风风光光地回老家!”

这个强烈的打鬼子念头没等太久,机会就来了。

1936年10月22号那天,蒋介石特地跑到西安,让张学良去“收拾”那些所谓的“匪”。张学良一听,直接跟蒋介石说了心里话:“现在日本鬼子正欺负咱们中国呢,咱们不去打他们,反倒要跟自家兄弟动武,这事儿我做不来,东北军的兄弟们更不可能干。我真心希望咱们能别打了,全国上下一条心,一块儿对付外敌!”

好话不中听,蒋介石根本听不进去,把张学良好一顿责备,两人闹得很不愉快,各走各的路了。张学良心里清楚,蒋介石是不会采纳他的意见的,他暗自盘算,既然好言好语劝不动,那就得采取强硬手段了。

过了俩月后,蒋介石又一次跑到西安临潼去安排军事上的事儿。张学良心里头还惦记着,就又试着跟蒋介石提了一嘴,说咱们一块儿打日本鬼子吧。可蒋介石呢,还是跟没听见一样,不理不睬的。张学良一看这情形,没辙了,只好把杨虎城也叫来,一块儿劝蒋介石。结果呢,蒋介石还是不给面子,直接给拒了。

张学良被逼到绝境,只能硬着头皮劝蒋介石抗日。在西安事变之后,他特地请周恩来和中共的代表团来县城见个面。这次,是吕正操负责去迎接周恩来。

吕正操在张学良的帮助下,终于达成了投身抗日的梦想,这让他从心底里更加敬重这位挚友。不过,好景不长,之后他和张学良却走上了不同的道路,面临了分别。

西安事变过了两个星期,蒋介石要求张学良陪他一起去南京,张学良心里头过意不去,就点头同意了。可能张学良心里也明白,这一趟风险挺大,但他还是选择相信蒋介石。在要走的时候,张学良把吕正操这些副官和保镖都叫到一块儿,跟他们说了声再见:“我决定了,要送蒋介石回南京去。”

这话一说出口,大家都劝他打消念头,但张学良却坚决地说:“我得去!三天之内我肯定回来,到时候你们得好好给我庆祝一下。”尽管张学良想调节气氛,大家却怎么也乐不起来,脸上写满了忧虑。吕正操心里清楚,张学良是个重情重义的人,这次行动八成是因为对蒋介石心存愧疚,所以也没再劝阻,只是告诉他:“少帅,要是你三天内没回来,那我就直接回部队了。”

事情说来真巧,蒋介石最终真的翻脸不认账,把张学良给关了起来。到了1937年,吕正操悄悄加入了共产党,带着东北军的兄弟们,走上了打日本鬼子的路。

张学良在牢里突然听到了这个消息,他赶紧拿起笔,给吕正操写了封信:正操兄,你挑的这条路,真是走对了。

吕正操和张学良原本约好了三天后见面,但这事儿没成。等他们再次碰头,都已经过了五十多年了。

【当踏上故土,必须约法三章】

张学良把蒋介石安全送回南京后,自己就被关了起来,跟外界彻底断了联系。他那会儿的部下兼好朋友吕正操呢,西安事变过后,就加入了共产党。他在冀中平原的敌人后方带着队伍打游击战,打得日军一听到他的名字就害怕,成了有名的抗日英雄。

新中国一建立,蒋介石就带着家里人还有好多士兵跑到了台湾,走的时候,他还把关在牢里的张学良也给带走了。打那以后,吕正操和张学良就被台湾海峡隔开了,两个人想再见上一面,那真是比登天还难。

到了80年代,蒋介石离世之后,蒋经国对张学良的管制才松了些。虽说还没彻底放手,但他的生活条件是好多了。就在这时,因为两岸关系不那么紧张了,吕正操才逐渐了解到张学良的情况。一听张学良身子骨还挺硬朗,吕正操心里这才踏实下来。

张学良心里一直惦记着大陆的老家,还有在那儿的亲人朋友。到了1984年,张学良的侄女张闾蘅因为商务去了趟北京,她还专门抽空去见了吕正操。张闾蘅跟吕正操说:“我叔叔在台湾过得挺不错的,他让您别牵挂。他还提到,他特别想念大陆的两位老朋友,一个是您吕正操,另一个就是万毅。所以这次我来北京,就顺道来看看你们了。”

吕正操心里头一热,想着张学良居然还记得自己,真是挺让人感动的。他忍住了想给张学良写信的念头,等张闾蘅要走的时候,吕正操随手拿了两盒新茶叶,让她给张学良带去,东西虽轻,但心意可不轻。

两个老朋友多年没见面,只能通过张闾蘅来互相表达一下心里的想念。

1991年,李登辉掌权后,终于决定不再把张学良关起来,答应让他重获自由。张学良这下能离开台湾了,他去了美国看望亲人。

张学良坐上飞机的那会儿,吕正操正躺在北京医院的病床上休息呢。到了下午,张闾蘅过来探望他,还跟他说张学良已经去了美国,问吕正操:“您接下来打算怎么做?”这时候,吕正操对张学良去美国的具体情况还不摸底,也不敢随便做决定,所以就没吱声。

过了几天,吕正操远在美国的姑娘给他来了电话,说她在那边已经见过了张学良,还直接问了张学良一个问题:“要是我爸也来美国看您,行不行啊?”张学良爽快地回答:“没问题,欢迎之至。”但是,张学良也说,在美国跟老朋友见见面挺好,但眼下还没打算回大陆。

一听到那消息,中央就做了个决定,让吕正操去美国看看张学良。但吕正操到了旧金山后,才知道张学良已经跑到纽约去了。吕正操想了想,决定先在旧金山待几天,去见见张学良的老婆赵一荻,还赶上了给她庆祝80岁生日。

第二天,吕正操和他的团队抵达了纽约,直接去了张学良住的地方。他们一到那儿,就发现张学良已经穿戴整齐,一身笔挺的西装,站在门口,专门等着吕正操他们呢。

吕正操和张学良在人堆里,就像心里有数似的,一眼就瞅见了对方。这都过了五十年没见了,从年轻小伙子变成了老头子,模样变了不少,可他们的眼神还跟以前一样有神。

他们一见面就紧紧抱在一起,还握了手,眼里闪着泪光,好像有好多年没见,心里特别想念。张学良赶紧把大家迎进屋里,给大家倒了杯热茶,然后拉着吕正操,满脸兴奋地聊了起来。

午饭时分,张学良和吕正操又聊上了。听吕正操一说,张学良才明白,他当初去南京,过了三天都没个音讯,吕正操心里就有了数。吕正操立马赶回部队,可那时候东北军没了领头的,乱成了一锅粥。有的东北军跟着蒋介石走了,另外一些呢,就跟着吕正操加入了共产党。

跟着蒋介石走的战士,大多都已经在战场上牺牲了。反观那些跟着吕正操的士兵,都投身到了抗日战斗中,这也算是没辜负张学良当年的期望。张学良听了这事,心里既感慨又有点宽慰。

这次碰头,吕正操没提中央那边的指示,只是跟张学良商量好了下次见面的日子。

1991年5月30号那天,张学良和吕正操约好在一家银行的办公室碰头聊聊。这回,吕正操给张学良递上了邓颖超亲笔写的信,并且把中央对他的关心话儿也给带到了。

张学良拆开了信,因为年纪大了,眼睛不太好使,读信时简直是把鼻子都快凑到纸上了,一字一句地琢磨完,之后谨慎地把信折好收了起来。眼眶红红的,他开口道:“必之啊,你帮我向邓女士问个好,只要有机会,我肯定会回老家的,但是咱们得提前讲好三条规矩!”

吕正操一听这话,心里头那个高兴啊,立马就回了话:“你回大陆的话,可以去瞧瞧你那眼睛,我在那边认识个医生,医术那是一等一的好。再者,你也可以顺便回家看看家里人,我们肯定尊重你的想法,而且各种帮忙的事儿,我们都给你办妥。”

张学良摆了摆手,讲道:“大陆那儿有我的根,特权啥的我不需要,我就提三个小要求。第一,别搞那些热烈的欢迎仪式;第二,别让记者围着我转;第三,千万别给我戴高帽,恭维的话就别说了。咱们能常走动走动,我就心满意足了。”话毕,他还随口吟了首诗,里头全是对老家深深的想念,还有盼着能回大陆的急切心情。

这天夜里,吕正操他们一伙人也去参加了张学良90大寿的宴会,吕正操作为大陆的代表,送上了真挚的庆贺话语。

【答应回国,但天不遂人愿】

吕正操去美国和张学良谈得很顺畅,张学良说他肯定会回大陆看看。中央对张学良回大陆这事儿特别上心,立马就开始准备迎接他了。

张学良想回大陆,但路上拦路虎真不少。头一个拦路的就是“台湾领导层”。李登辉虽然点头让张学良去美国看望家人,但附加了个条件:去美国期间,绝对不能偷偷溜回大陆。这条规定,张学良根本没法绕过。再一个,他的身体情况也不允许。他已经病得很重了。

跟吕正操聊过天后的第三个月,张学良探亲之旅结束,回到了台湾。他一下飞机,就被记者围住了。他说,自己想回大陆就是个人的一个小念头,就是想回去给去世的亲人上个坟,绝对不会掺和其他的事儿。

张学良特别盼着能回老家看看亲人,可到最后,这个心愿也没能达成。

从1946年到1990年,在台湾那段漫长且孤单的被限制自由的日子里,张学良经历了数次大病,身体总是被疾病困扰。

1954年的时候,张学良突然得了咯血的急病,情况相当危急。好在有宋美龄的帮忙,他才捡回了一条命。但从那以后,他的身体就一直不太好,老出问题。

到了1993年的某个深夜,张学良突然感觉头特别疼,疼得他一下子就倒下了。家里人见状,赶紧把他送到医院去急救。经过一番努力,医生诊断出张学良是得了急性的脑血肿,情况非常严重。那会儿,医生就直接跟赵一荻说,情况不妙,得有个心理准备。

那时候,张学良老爷子已经90多岁了,这次生病还偏偏摊上了脑袋这个关键部位,医生说这病情严重,也不是瞎说的。不过呢,经过医护人员的连续几天努力救治,张学良老爷子居然神奇地康复了,之后还能出门溜达溜达。

不过,张学良的健康问题可不止那些。又一次做了身体检查后,大夫瞧见他右脚的小趾骨那儿,竟然冒出了俩小骨刺。这骨刺吧,虽然不是要命的病,但等它们长大了,走路肯定会受影响。

疾病一点点侵蚀着张学良的身体,但他回乡的念头却没被削弱。因为好多事情的阻挡,张学良心里清楚,回大陆可能真的只是个梦了。于是,他把这份没法达成的愿望交给了儿子张闾琳。

张闾琳在洛杉矶家里接到了赵一荻打来的电话。赵一荻说想让张闾琳帮忙实现张学良的一个心愿,那就是回大陆瞅瞅老家。张闾琳心里明白老爸那份思乡情,所以他打算替老爸去完成这个长久以来的愿望。

在张闾琳接到赵一荻电话前头,其实他已经收到了大陆那边的邀请。这事儿得从1991年讲起,那时候他碰巧认识了一位从北京跑到美国来进行友好交流的航天部技术团的大牛专家。

听说张闾琳不光在美国太空署当过航天工程师,还是张学良先生的儿子,专家跟他聊得特别投机,技术啊学术啊啥都聊上了。等要走的时候,专家心里头那个期盼啊,真希望张闾琳哪天能回祖国大陆走走看看,把他在美国学的那些航天本事,跟咱们这儿的科研人员分享分享。

张学良刚好也有意让张闾琳回国,张闾琳就打算顺着老爸的心愿,同时也给自己找个机会给祖国出点力。

1994年那会儿,张闾琳又接到了一份来自咱祖国大陆的邀请,让他5月份回来,去北京参加一个关于航天技术的重大会议。瞅见这邀请,张闾琳头一回觉得大陆这边真是挺热情的,心里头一下子就暖洋洋的。他赶紧就把这好事跟张学良说了。

张学良由衷地为他感到高兴,说:“你能去我真的挺开心的,别忘了帮我瞅瞅咱们在沈阳的老房子,还有抚顺城外你祖父那座孤零零的陵墓。”

1994年5月份,张闾琳和他的夫人一起飞到香港,简单休息了下,就赶紧奔北京去了。到了北京,他参加了两次座谈会,会上他聊了自己对祖国卫星地面控制的一些看法,还大力点赞了我国的火箭和卫星测试工作。

会议结束后,张闾琳和他老婆直接上了回沈阳的火车。一到沈阳,就有人在那等着接他们,还给找好了住的地方,真是想得周到。张闾琳心里那个激动啊,恨不得立马就去他出生的地儿瞅瞅。

没过几天,张闾琳夫妻俩就打算回台湾了。走的那天,他们专门跑到老家那边的“大帅府酒家”,点了一份菜单打算带走。张闾琳讲:“这个我要拿给老爸,他肯定会乐开花。”

张学良没能回到大陆,但他的心始终与大陆相连。因为不少阻碍,他一直到去世都没能踏上大陆的土地,这成了他终生的遗憾。好在,他的儿子替他实现了这个长久以来的愿望,这也算是一件让人心里舒服点的事情。

0 阅读:10
虹摄库满天飞

虹摄库满天飞

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