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卡斯特罗来中国大使馆做客,在参观菜园子时,他发现了一个绿色的水果,出于好奇就摘下来咬了一口,没想到这个东西还真美味,于是便问道这是什么? 1994年下半年的一天晚上,劳尔·卡斯特罗应邀来中国大使馆做客,与他一同前来的还有一批军事领导。 这不是他们第一次到中国大使馆做客,自从1993年徐贻聪任中国驻古巴大使以来,他们就经常收到徐贻聪的邀请。 劳尔嚼着黄瓜的脆响把后厨师傅都听乐了。这古巴二把手平时拿雪茄当饭吃的主儿,愣是对着根带刺的绿棍子啃得停不下来,边嚼边嘟囔:“这玩意儿比朗姆酒还上头!”旁边军官们看得直咽口水,徐贻聪赶紧让厨师现摘一筐,人手一根当餐前零食。 徐贻聪种黄瓜的本事可不简单。当年他揣着两块钱买的黄瓜籽漂洋过海,白天当大使晚上当农夫,愣是在哈瓦那种出了北京菜市场的味道。有回暴雨冲垮竹架,五十多岁的老徐带着秘书冒雨抢救瓜苗,浇成落汤鸡还嘿嘿乐:“这可是革命的火种!” 劳尔回去就搞了波硬核带货。第二天农业部全员突击学种菜,军工厂连夜改生产线造农具。华裔将军邵黄更绝,自家后院搭起黄瓜大棚,每礼拜给徐贻聪寄生长报告,连开花时辰都拿怀表掐着记。三个月后哈瓦那菜市场惊现“中国绿棒”,老百姓排队抢购拌沙拉,挤得比领配给面包还凶。 最骚的操作是卡斯特罗兄弟的“黄瓜外交”。老卡拿着徐贻聪送的种子到处撒,见外国元首就塞两根:“尝尝社会主义的甜!”美国记者偷拍到他裤兜鼓鼓囊囊揣着黄瓜,还以为发现了什么新型武器。这绿莹莹的蔬菜愣是成了反封锁的秘密武器,比导弹更有杀伤力。 但要说最扎心的,还得是徐贻聪收到的那张证书。红绸布烫金大字写着“徐贻聪黄瓜”,盖着古巴农业部的钢印。老徐捧着证书哭笑不得:“我这大使当得,成蔬菜推广员了!” 转头就把证书锁进保险箱,和绝密文件放一块——毕竟这可能是史上第一个用大使名字命名的瓜。 如今哈瓦那的黄瓜早不是稀罕物,可老卡1995年访华时,硬往专机里塞了二十斤古巴黄瓜。在北京国宴上,他举着黄瓜片敬酒:“这玩意比雪茄更能代表古巴精神!” 中南海厨师懵着脑子研发了黄瓜宴,凉拌热炒雕花摆盘,吃得卡斯特罗直竖大拇指。 回头想想,这根黄瓜才是真·硬通货。扛住了加勒比海的飓风,顶住了美国的经济封锁,最后在两国国宴上完成了外交使命。谁说小蔬菜不能改变历史?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