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4年,上海名媛郭婉莹嫁给了林则徐的后人吴毓骧。
婚后不久,丈夫吴毓骧就和邻居家的年轻寡妇搞到了一起,经常夜不归宿,郭婉莹不哭也不闹,梳妆打扮一番后,敲开了寡妇的门,平静地说:“我的丈夫该回家了”。
1998年,这个被称为“最后的贵族女子”—郭婉莹,安详的闭上了双眼。同时,她也将最宝贵的自己,自己的遗体捐赠给了上海红十字会,结束了她波澜壮阔的一生。
不了解她的人,或许会被“最后的贵族女子”这顶巨大的“帽子”迷惑,认为她的一生养尊处优,不事辛劳,但只要稍微了解一下这个女人,你就会被她本身所具备的坚韧而震撼。
郭婉莹出身于澳洲悉尼,在那个还不算开放的年代里,她用有一个“洋气”的外国名字—黛西,从这样简单的背景里已经不难看出,这个女人背景雄厚,家境不是一般的富裕。
他的父亲在她6岁的时候应孙中山先生的请求,为了带动经济复苏,回到国内开办了永安百货,至此她开始了在上海的生活。
当然,她并没有浪费自己的资源,她勤勉好学、谦逊有礼,在结束私塾的课程后,又凭借自己的刻苦考入燕京大学。富裕的物质生活及富足的精神世界,造就了郭婉莹特别的人生。
她可以因为未婚夫一句“袜子结实,一年都穿不坏而毅然退婚”,也无惧未婚夫对她生命的威胁,她看起来很柔弱,但也不乏杀伐果断的气势。
后来,她在燕京大学读书时遇见了他的丈夫吴毓骧。吴毓骧是林则徐的后人,虽然家族已经没落了不少,但他身上一种温润的君子气还是吸引到了郭婉莹。
同样,郭婉莹的恬静温婉、天真烂漫,无疑也是吸引吴毓骧的一大利器,很快两人便坠入爱河,到了要谈婚论嫁的程度。
郭父起初是犹豫过的,因为他并不确定这个家道中落的男人是否能给他的掌上明珠富裕并无忧无虑的生活,但吴毓骧本人确实也实力非凡,以后或许也有大作为,看着女儿陷入爱河的模样,郭父就欣然同意了这场婚事。
婚后,郭婉莹与吴毓骧度过了几年幸福美满的生活。两人都是极度浪漫的性格,因此生活中总是小惊喜不断,生活每天都是有趣而且快乐的。
但好景不长,郭婉莹有一天收到了一个晴天霹雳的消息,吴毓骧出轨了,吴毓骧和她的朋友同时背叛了她。
我们并不清楚,当时的郭婉莹是不是也想像一个泼辣的女子一样将吴毓骧拽回家,大吵一顿或者直接离婚,但从小刻在骨子里的教养告诉她,她不能这样。
在一个普通的一天,她只是叫上自己的姐夫,去了那个女人家里,淡然的将自己的丈夫领回了家,面对丈夫的出轨对象,她也是冷静淡雅的说“我的丈夫该回家了”。
之后,郭婉莹将自己的痛苦隐藏了起来,依旧平静的经营着婚姻,但当初的爱意却早就消失了。
不久,局势动荡,吴毓骧遭了大灾祸,郭婉莹则需要帮助丈夫收拾烂摊子,她需要帮助丈夫偿还高达14万的巨款。
此时,家里也传来了消息,他们决定举家搬迁到国外生活,家里人邀请郭婉莹一起,毕竟留下来太苦了,家里不忍心郭婉莹过着困苦的生活。
但郭婉莹在挣扎之后还是拒绝了家人,她不能就这么走了,她热爱上海,也热爱这个国家,她会留下来,将困难一一克服。
再后来,她的房子被收走了、财产也被收走了,她什么也没有了,她被安排到了一处农场。
从前养尊处优、十指不沾阳春的大小姐搬到了仅有7平米的小破房,她开始学着挖池塘刷粪桶,从前弹钢琴、碰书本的纤纤玉手,变得皲裂红肿,但生活的苦难并没有打倒她。
艰辛的劳动她称有利于保持身材,虽然没有了甜腻美味的蛋糕,她却学会了用铝锅来自制蛋糕,虽然没有了时兴柔软的布料,但她每天依旧一尘不染,梳洗的板板正正,这是她的人生态度。
即使深处在苦难中,她也在努力的为自己和家人制造最有质量的生活,她想要自己的孩子们清楚,无论身处什么背景、什么环境,保持愉快才是最重要的。
郭婉莹将自己苦难的一生看做是一件艺术品的雕琢,生命的裂痕将这件艺术品变的更加深刻,她不畏惧苦难,也不歌颂苦难,任何事情都不会影响她对生活的态度。
我们歌颂的优雅,从来不是用金钱堆积出来的虚有其表的优雅,而是像她一样面对任何环境,无论富足还是困苦,坦然面对,淡然处世的生活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