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特朗普12日在华盛顿宣称“他们已同意开放中国,全面开放中国。我认为这对中国会是极好的,对我们也会是极好的,我认为对统一与和平也会非常有利(be great for unification and peace)”,外界作了不同的解读,其中固然有中英文表达方式的差异,但不排除是特朗普有意为之。 民进党当局的反应明显过度,不仅安排“中央社”请美国国务院和美“在台协会”做出“澄清”,强调美国对台政策没有改变,“台海和平与稳定是美国持久利益”,“美方反对任何一方片面改变现状,期待两岸分歧能以不受胁迫、两岸人民都能接受的方式解决”。其后,台伪“总统府”发言人、“外交部”发言人都引述美国务院发言人的表态,请“国人放心”。 大陆一些自媒体也兴奋异常,称特朗普“暗示台湾问题可以交易”,“如果中美在经贸领域达成更大范围的合作协议,台湾问题可能进一步成为两国谈判的重要议题”,甚至认为特朗普有意接受两岸和平统一。这亦属于解读过度。 个人看法是,对于特朗普的这种即兴讲话,不必太较真,特朗普竞选时,还扬言如果他成功当选总统,一旦中国政府武力收复台湾,那么他就将“轰炸北京”。就任之后,特朗普则干脆拒绝回应他领导下的美国政府是否会“协防台湾”,他说,“我不会发表评论,因为我不想让自己事先陷入那种境地。” 无论是特朗普还是拜登,其涉台讲话近年来都包含了认知战、政治战的成分。拜登前后五次公开称不排除采取军事行动“捍卫台湾“的可能,包括两次明确发出“派兵保台”的言论,可那又如何呢?中国会因此改变自己的统一节奏吗? 国家的统一,取决于促统一方的发展进步。没有拒止外部势力介入的可信军事能力,没有排除外部势力干涉的充分准备,外部势力不可能放弃“台湾牌”——“台湾牌”既会打给大陆,也会针对台湾出。特朗普此番“断章”式表述,或许包含借机敲打一下台湾的动机,目的在于警告赖当局在美台关税谈判中“按美国的要求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