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美国《国家利益》双月刊等媒体可没少“念叨”中国新战机——歼-35A。这些报道里明里暗里都透着焦虑:这型战机怕是要让美军在印太的空中优势“不香了”。 咱们先扒拉扒拉歼-35A的硬实力。隐身性能上,它和美军当家花旦F-35基本打了个平手;动力系统更有亮点,两台涡扇-19“黄山”发动机一发力,机动能力直接拉满,最大速度能冲到1.8马赫,作战半径足有1200公里,相当于从上海一口气飞到三亚还能绕两圈。更关键的是航电系统,用业内的话说就是“脑袋聪明”,各种传感器和数据链的整合能力,放全球都是第一梯队水平。 要说美军为啥慌,光看战机性能还不够。咱们国防工业这“下饺子”的速度才是关键——成熟的产业链、高效的研发转化机制,能让先进战机快速列装部队形成战斗力。反观美国,这些年研发新军机跟“挤牙膏”似的,从立项到服役没个十年八年下不来。就拿F-35来说,当年吹得天花乱坠,结果各种问题拖拖拉拉,到现在还在修修补补。 放印太这片“兵家必争”的空域里,这种此消彼长可太扎眼了。歼-35A不仅补上了咱们航母舰载机的短板,更像根“搅局棍”,让美军原本稳坐的空中优势宝座开始晃悠。 说句实在话,以前咱们聊战机总爱比“谁更快”“谁更隐身”,现在得换个思路——体系化能力才是王道。歼-35A的崛起,本质上是中国国防工业从“跟跑”到“并跑”甚至局部“领跑”的缩影。以后在印太的天空,怕是要习惯这种“势均力敌”的较量了。 #J35A战机# #歼-35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