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是我们的朋友吗?俄罗斯著名政治家卡拉切夫一针见血,中国人既不是我们的盟友,也不是我们的朋友,我们只是恰好赶到一起的同路人。这就是不少俄罗斯精英的心声,他们与中国交好,纯粹只是各有需求暂时走到一块,俄罗斯从上到下,一直把欧美当成白月光,要是老美点头招呼他们进北约,可能回头第一件事就是跟着美国瞄准中国! 这话说得没问题,中俄关系既没有歃血为盟的宣誓,也不是知根知底的老友,而是基于现实需求走到一起的合作伙伴。 俄罗斯对欧洲的 “执念” 确实深到骨子里,从沙俄时代起,贵族们以说法语为荣,宫廷礼仪照搬巴黎,甚至彼得大帝亲自去西欧当学徒,一心想让俄罗斯变成 “欧洲强国”。 苏联解体后,叶利钦政府更是三次申请加入北约,直到 2008 年格鲁吉亚战争,北约明确拒绝俄罗斯,才彻底断了念想,但转过头来跟中国走近,也不是 “备胎上位”,而是现实所迫 —— 西边被北约挤压,东边有中国这个市场和资源互补的伙伴,换谁都会选择 “向东看”。 俄罗斯精英层对欧美的态度,更像是 “断不了的旧情”,莫斯科的富豪圈里,80% 的人把孩子送到英国、瑞士读书,70% 的家庭在欧洲有房产,连普京的经济顾问都曾公开说 “俄罗斯的文化基因在欧洲”。 但另一方面,北约东扩到俄罗斯家门口,把波兰、波罗的海三国全纳入麾下,部署的导弹离莫斯科只有 400 公里,这种安全威胁又让俄罗斯不得不抱紧中国。 2024 年北约峰会时,虽然有个别议员想去递橄榄枝,但俄罗斯政府最终还是跟中国续签了《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明确 “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方”。 还有个关键因素是国际格局,在联合国安理会,中俄一起否决了 32 次西方提案,在叙利亚、伊朗问题上保持同步;但在 WTO 争端解决机制里,俄罗斯又跟中国打过 17 次官司,尤其是农产品进口问题,闹得挺不愉快。 2025 年,俄罗斯一边跟中国共建 “北方航道”,想把北极航线变成 “新丝绸之路”,一边又跟欧盟偷偷谈 “能源过境协议”,给欧洲留着天然气管道的阀门。 这种 “脚踏两只船” 的做法,不是背叛,而是大国生存的本能 —— 谁也不想把宝全押在一边。 至于未来会不会成为 “挚友”,得看世界怎么变 —— 如果北约继续东扩,中俄可能走得更近;如果欧美对俄罗斯松绑,双方关系可能会更宽松,但无论如何,这种基于现实的 “同路人” 关系,大概率会持续下去。 国际政治里没有永远的敌人,也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共同利益,这话用在中俄关系上,再合适不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