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巨兽:德国“豹”1主战坦克 “豹”1坦克是由联邦德国于20世纪60年代研制的主战坦克,也是德国在二战后研制的首款坦克。除德国外,世界上还有11个国家采用了“豹”1坦克。 诞生历史 “豹”1坦克源于联邦德国和法国于1956年共同草拟的设计欧洲型主战坦克的联合要求。之后意大利也于1958年加入,目的是要取代三国所使用已过时的美制坦克。根据协议,德法两国要各自研发一种坦克作为评估测试,最后选择其中一种作为三国共同使用的坦克。由于德国和法国在坦克设计上的意见分歧,合作项目未能继续,德国继续发展“豹”1坦克而法国研发出AMX-30坦克。意大利先是购买美国M60坦克,1970年又购买了200辆“豹”1坦克,之后更获得特许生产权,成为继联邦德国后第二个生产“豹”1坦克的国家。 “豹”1坦克主要由德国克劳斯·玛菲有限公司军械分部和克虏伯·马克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生产。除装备德国和意大利之外,比利时(334辆)、澳大利亚(90辆)、巴西(250辆)、加拿大(237辆)、黎巴嫩(40辆)、荷兰(468辆)、挪威(78辆)、土耳其(157辆以上)、希腊(276辆)、丹麦(120辆)、智利(150辆)和厄瓜多尔(30辆)等国也有采用。由于现代化的技术升级,许多型号被升级改造后持续使用至今。 作战性能 “豹”1坦克的主炮为英国L7线膛炮,炮塔是带有弧度曲面组成的铸造件,炮塔两侧各有一个突出的光学测距仪,炮塔后方有个杂物篮,车顶有一挺由上弹兵操作的MG3防空机枪,而其同轴机枪也是MG-3。“豹”1坦克的射击控制由炮手全权负责,车长则专心搜索目标。找到目标后只需简单操作,炮塔就会自动转到目标方位,方便炮手瞄准开火。车长除了有360度观测窗之外还有和炮手一样的操作设备,必要时也可以操作主炮进行瞄准开火。“豹”1坦克的车轮为7对并以扭力杆式悬挂系统承载,其中除了第4和第5对车轮外其余都有油压减振器,数目较多的车轮可以减少车高和接地压力。虽然“豹”1坦克(42.5吨)比AMX-30(36吨)要重,但由于使用由MTU研发的830匹马力MB838CaM-500柴油发动机,故两者机动性能相差无几。“豹”1坦克可以涉水深2.25米,若加上通气管更可涉水深达4米。总的来说,“豹”1坦克在机动力、火力和防护力三方面都有均衡而良好的表现。在持续数年的俄乌冲突中,德国等国将库存的豹I坦克“唤醒”后送到了俄乌战场,虽然面对无人机也一样束手无策,但能死在战场,对于一名老兵也算是一种悲壮的结局! 服役时间:1965年— 生产总量:4744辆以上 长度9.55米,宽度3.37米,高度2.62米 乘员人数:4人 最大速度:65千米/小时 最大行程:600千米 重量:42.5吨 最大装甲厚度:70毫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