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公元215年,曹操在铜雀台接见众人,见到服装华美的曹植之妻崔氏后,大怒,下令将她

公元215年,曹操在铜雀台接见众人,见到服装华美的曹植之妻崔氏后,大怒,下令将她赐死。曹丕冷笑,曹植跪地哭求:“父王,吾妻无罪!还望收回成命。”曹操却是理也不理,径直离开!

提起曹植,很多人都会不由自主地认为“他是一个悲剧人物”。曹植和曹丕的争斗千古闻名,尤其是曹丕要求曹植在七步内作诗的故事深入人心。

富有文才的曹植,年少时受到父亲曹操的宠爱,一直被父亲列为继承人。可惜他骄傲自负、放任自己、不拘礼法。这样一个人,曹操是不会把江山托付的。

对于孩子,曹操的评判标准并不公平。诸子之中,曹操最喜欢的并非是曹植,反而是曹冲。曹冲年幼聪慧,简直到了妖孽的地步,与南方的周不疑号称两大神童。

据历史记载,曹冲不幸夭折后,曹操痛哭流涕,并让曹丕杀死了曹冲的好友周不疑。为什么杀死周不疑,理由很雷人,竟然是生怕儿子掌控驾驭不了周不疑这个神童。

曹冲死后,文采出众的曹植成了曹操的最爱。据记载:曹植十多岁就能诵读《诗经》、《论语》及诗词歌赋十几万字,非常擅长写文章。

曹操看到他的文章,曾说:“你请人代笔写的吧?”曹植跪拜回答说:“话说出来是言论,落笔写下来成文章了,您只要当面考我,我怎么会请人代写呢?”

当时邺地铜雀台新建成,曹操带领所有的儿子登上铜雀台,让他们各自做一篇赋文。曹植提笔立刻就完成,曹操看完非常惊异,没想到曹植竟有这样的才能。

曹植性情坦率自然,不讲究庄重的仪容,车马服饰,也不追求华艳、富丽,很合曹操的口味。曹操开始把爱心转移到曹植身上。

曹操的二十五个儿子,各有千秋,都不是庸才。曹昂也好,曹丕也好,曹彰也好,曹植也好,很难分出个高低,单纯依靠一个评判标准,比如文采,对其他孩子是非常不公平的。

曹植沾了文采好的光,深受同样文采好的曹操的赏识。当曹植受到了曹操的赏识,曹操究竟会怎么样培养他呢?

曹植因为他的文采开始受宠,父亲从各个方面让资源向他倾斜。不管是爵位,还是权利,总之能够让曹植拥有的都可以拥有。父亲的宠爱,或者说是溺爱,让曹植开始“膨胀”,很多缺点滋长起来。

因为文采好所以骄傲自负,造成了曹植政治上的不成熟,在很多事情的处理上不懂得进退。

曹植娶了崔琰兄长的女儿,按理说崔琰应该帮助曹植坐上继承人的宝座,可当曹操就继承人选征求崔琰意见时,崔琰竟毫不犹豫地推荐曹丕。据说崔琰也认为曹植太过于自负,听不进意见,并不是一个合格的皇帝候选人。

因为性情坦率所以自然难以约束自己和约束家人,这个打击是致命的。《三国志·魏书》记载:“建安二十四年,曹仁为关羽所围,太祖以植为南中郎将,行征虏将军,欲遣救仁,呼有所敕戒,植醉不能受命,于是悔而罢之。”

曹植酗酒到了让曹操后悔自己的决定而收回成命。都说皇帝是“言出法至”,曹操虽不是皇帝胜似皇帝,让他否决自己的意见可见曹植让他悔恨到何种地步。

光酗酒也就罢了,曹植喝醉了还比较任性。建安二十二年,他在曹操外出期间,借着酒兴私自坐着王室的车马,擅开王宫大门司马门,在只有帝王举行典礼才能行走的禁道上纵情驰骋,一直游乐到金门,早把曹操的法令忘到九霄云外去了。

至于约束家人更谈不上了,曹植这个人不追求华艳、富丽,但他的夫人崔氏生性奢侈,尤其是衣着华丽。《魏晋世语》记载,因为崔氏的衣装过于华美,被曹操登台看到后,认为她违反了穿着华丽的禁令,回家后崔氏就被赐死了。

曹植有缺点很正常,问题是曹操没有尽到父亲的责任,帮助曹植一步一步改正缺点。

曹植的文采好,作为父亲,应该告诫孩子“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可曹操没有,反而不断地用肯定和赞誉来迷惑曹植。甚至因为曹植文采好,曹操还不断地在家族内部和朝臣之中营造曹植是未来接班人的气氛。

曹植性情坦率,是优点,但优点往往容易“转变”为缺点,比如曹植好酒,常常与丁仪、丁廙等幕僚酗酒。我相信曹操是知道,但他没有制止,等到曹植因为“擅开王宫大门,在只有帝王举行典礼才能行走的禁道上纵情驰骋”时,也只是处死了掌管王室车马的公车令,虽然心里对曹植失望,却没有惩戒他。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作为父母,应该坚持使用惩戒的方式来让孩子警醒。当然,最好是和孩子一起制定家规,将一些不该犯的错误明确地告诉孩子,并约定好惩戒方式,让孩子懂得“犯错就必须付出一定的代价”。

这些举措曹操有吗?没有,他只是通过确定继承人的方式,来告诉曹植。这能让曹植懂得改正缺点吗?不能,这只能增加曹丕和曹植兄弟之间的仇恨。

就拿曹植的妻子崔氏来说,不过是穿了华丽的衣服,即便犯错,曹操也应该尊重曹植,让曹植来规劝妻子,万万不该下令处死儿媳。没有人帮助曹植“矫正”自己,终曹植一生,他的缺点还是他的缺点。

孩子犯错是正常的,每个人都会犯错,作为父母,必须及时趁早帮助他们纠正自己的错误,并在纠错的同时“矫正”自己的缺点,给孩子做好“行为”上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