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向中国送上“大礼”,承诺无论国际局势将如何发展,与中国的合作都不会生变,尤其是在海参崴港口,将继续向中国企业开绿灯。字字充满了俄罗斯的诚意,那么,在美俄关系缓和,俄罗斯有望重返欧洲市场的背景下,为何还会如此坚定选择与中国合作?海参崴对我国又意味着什么?
自老特上台后,便主动推进俄乌停火协议,美俄关系因此出现重大转折。与此同时,俄罗斯直接投资基金总裁表示,预计美西方企业很快将在第二季度重返俄罗斯市场。西方企业的回归,很可能重塑俄罗斯能源市场,增强俄罗斯在西方供应链中的地位,有助于推动俄罗斯技术和产业链重组,朝本土化方向发展。这本身就是全球力量格局重塑的缩影。俄乌冲突之前,俄罗斯主要发展方向和战略侧重点,一直放在欧洲,对于俄罗斯来说,重返欧洲市场,赢面越来越大。但很多人担心,这或将给中俄战略合作带来新的挑战。 在此背景下,俄罗斯却坚定承诺无论如何,都将与中国在经济领域保持良好合作,其深层逻辑,是在全球战略格局深刻调整下,俄罗斯基于国家利益最大化,对未来战略走向和自身地缘局势的一次清晰认知和主动选择。
俄乌冲突三年以来,俄罗斯不断与中国深化经济合作,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填补俄罗斯在美西方制裁下产生的空缺和漏洞,使得俄罗斯国内的产业和经济结构正在发生重大变化。而与中国深度合作几年里,中国的战略定力、技术韧性、制度创新,以及强大的产业链自主可控力和对未来发展走势的前瞻性,让俄罗斯逐渐消除过去偏见,在与中国合作上的选择更加坚定。 并且,俄罗斯意识到与西方多年的恩怨和裂隙,并不会因俄乌停火,美俄的关系缓和就就此消失。更何况,美国国内的不稳定性,也让俄罗斯对美俄未来几年的关系走向难以准确预测,在此情况下,俄罗斯断然不会为了重返欧洲市场,放弃关系稳定,优势互补的中国。 总之,中俄的经济合作,本质上是两个大国在美国单极霸权体系下,寻求战略自主性的必然选择。
而在俄罗斯“东转南进”战略决策推动下,开发远东则成为了中俄深化区域合作的主要方向。远东丰富的能源和矿产资源,有利于不断吸引更多中国企业投资,真正将中国的东北振兴与俄罗斯远东开发对接起来。 在此过程中,俄罗斯尤其强调在海参崴自由港上的合作,而海参崴,也正是我国最看重的项目之一。
海参崴地处俄罗斯阿穆尔半岛最南端,东西南三面分别毗邻乌苏里湾、阿穆尔湾以及大彼得湾,是俄罗斯在日本海活动,深入太平洋的关键战略支点,也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天然良港,俄罗斯将其称之为符拉迪沃斯托克,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和特殊的战略价值,海参崴成为俄罗斯在太平洋沿岸最大的港口城市,也是俄罗斯远东的科技、经济、文化中心,以及太平洋舰队基地所在地。
对于我国来说,东北缺乏有效出海口,一直是制约东北经济发展的关键原因之一,过去受历史、地缘等因素影响,俄罗斯对与中国企业合作一直比较谨慎,尤其是包括海参崴在内的100多万平方公里外东北地区,历史上还曾是中国领土,因此,俄罗斯曾一度排斥中国人前往远东,但俄乌冲突爆发后,俄罗斯逐渐意识到与中国合作的必要性,因此迅速转变发展策略,不断向中国展现出合作诚意。 早在2023年6月1日,俄罗斯便将海参崴作为吉林的内贸中转口岸向我国开放,一年多以来,取得显著成果。但海参崴由于本身吞吐能力有限,西伯利亚大铁路和贝加尔-阿穆尔铁路两条远东重要铁路大动脉,也越发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贸易量。而中国企业的参与,则是升级港口和铁路的关键落子。
对于我国来说,中俄在海参崴的持续深化合作,将是我国东北老工业基地破除外运困境,实现借港出海的关键。这种合作,不仅能够为东北和远东注入发展动能,更有助于重塑东北亚地缘经济格局。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