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朱时茂已经是家喻户晓的大明星。他请了几个朋友到北京家里吃饭,大家都挺期待的。结果,妻子范旭霞只端上来三道菜:凉拌黄瓜、花生米、粉肠。朋友们吃完走了,范旭霞心里有点忐忑,毕竟这顿饭简单得不行。可朱时茂却拍了拍她的肩膀,轻声说了句:“不错,我很满意。” 朱时茂,1954年3月28日生在山东烟台,家里兄弟姐妹十个,日子过得紧巴巴的。他12岁那年,父亲去世,母亲一个人拉扯这么多孩子,苦得没法说。朱时茂上初中时,每周零花钱就两毛,只能买点最便宜的菜。想吃肉,他就跟同学摔跤,输了的得掏钱买肉。那时候的他,就已经挺能拼了。 16岁那年,朱时茂参军,1972年进了福州军区话剧团当演员。在那儿,他认识了范旭霞。她1952年出生,也是烟台人,比朱时茂大两岁。范旭霞18岁就进了话剧团,性格开朗,跟有点内向的朱时茂挺互补。因为老乡关系,两人慢慢熟起来。朱时茂还帮她入了共青团,关系更近了一步。 俩人从朋友变成恋人,但话剧团不让谈恋爱,他们只能偷偷处着。朱时茂有时候看着范旭霞跟男同事聊几句,就有点吃醋,她得哄好几回。不过,这也没挡住他们的感情。1975年,朱时茂拍了电影《西沙儿女》,虽然片子没上映,但也算正式踏进电影圈。1980年,他们熬了好几年,终于结了婚。 婚后第二年,朱时茂靠《牧马人》里的许灵均火了,拿了金鸡奖和百花奖,成了当时的大红人。1983年,他调进八一电影制片厂,事业更上一层楼。1984年,他跟陈佩斯搭档,在春晚上演了《吃面条》,那小品笑翻了全国观众,朱时茂的名气彻底稳了。 到了1988年,朱时茂的事业正红火。他想着请几个朋友到家里吃顿饭,感谢这些年大家的支持。那会儿,他们住在北京,家里不算大,生活也挺忙,平时不怎么开火做饭。范旭霞接到这个任务,心里有点慌。她做饭的手艺一般,之前也没怎么操练过。朋友们要来,她总得拿出点东西吧。 头一天,范旭霞翻了好久的菜谱,最后挑了三道简单的:凉拌黄瓜、花生米、粉肠。凉拌黄瓜清爽,花生米下酒,粉肠是买来的现成货,省事又实在。她早早起来忙活,把黄瓜切得整整齐齐,花生米炒得香喷喷,粉肠摆盘也挺用心。虽说就这三样,她还是花了不少心思。 朋友们来了,朱时茂招呼得挺热情。大家围着桌子坐下,看见就这三道菜,可能心里有点嘀咕。不过,吃着吃着,气氛倒挺好。黄瓜爽口,花生米脆,粉肠味道也不错,配着酒聊着天,菜很快就见底了。范旭霞忙前忙后,心里一直打鼓,怕这顿饭太寒酸,撑不住场面。 等朋友们走光了,家里安静下来。范旭霞收拾东西,心里还是没底。朱时茂走过来,拍了拍她的肩膀,说了句:“不错,我很满意。”这话让范旭霞愣了一下。她本来以为自己这顿饭砸了,没想到朱时茂反倒挺认可。这句话对她来说,不只是夸菜做得好,更像一种鼓励。 1991年,他们的儿子朱青阳出生,小日子更热闹了。不过,朱青阳小时候身体不好,老生病。家里经常熬中药,满屋子都是药味。1999年,医生建议他们带孩子去美国治病,顺便读书。范旭霞47岁,干脆辞了演员的工作,陪着8岁的儿子去了美国。这一走就是八年。她在那边学语言、管生活,啥都得自己扛。朱时茂留在国内拍戏赚钱,供他们娘俩花销。 2007年,范旭霞和朱青阳回国。她55岁了,想再干点演艺活儿,可那时候圈子变了样,机会少得可怜。她试了几次,没啥起色,就安心在家操持家务。俩人也不怎么抛头露面。有一次,范旭霞接了个电视邀约,朱时茂不乐意,俩人吵得差点离婚。朋友劝了好久,他们才坐下来好好聊,那之后,他们更珍惜彼此。 这些年,范旭霞变得更体谅人,朱时茂也学会用小礼物哄她开心。他脾气有时候倔,但对家特别上心,让范旭霞觉得挺有依靠。他们的儿子朱青阳后来当了导演,2014年的《特工艾米拉》还挺有口碑。朱时茂自己也拍戏、导戏,像《戒烟不戒酒》这样的作品,也有不错的影响。 参考资料 朱时茂.电影网